列印
分類: 主日信息2018

 詩歌:78首


  回想上次在這裏學習講道已經是2017年1月29日,我還記得當日是大年初二,所講的題目是「信望愛」,距今已近兩年。大概一年多前,弟兄又再一次安排小弟在這裏學習,心裏面一直禱告尋求神,主耶穌要我講的是甚麼題目呢?最近讀到提摩太後書,心裏面實在有感動想分享保羅對提摩太的提醒,這是一個傳承和交棒。

  我的負擔都是在青年人的身上,回想在青年團契的服事青年人已經有十一年之久,我想藉着提摩太後書有點分享,特別是想鼓勵年輕人。

 

提摩太後書的背景

  今日,我只是想分享提摩太後書第一章,首先想略略講一下這卷書的背景。提摩太後書是保羅在監獄裏寫信給提摩太的一封教牧書信,這次監禁跟之前的有很大差別,是完全不能夠跟外界有接觸,在1章16-17節記載了阿尼色弗多次尋找保羅,最終找到保羅,可見他被囚的地方是十分之隱蔽的。

  我感覺這卷書就好像父親寫給兒子的遺囑!提摩太是保羅傳福音所結的果子,在1章2節裏保羅提到寫信給我親愛的兒子提摩太,我們知道保羅為福音的緣故是守獨身的,所以是沒有親生的兒子,但相信他跟提摩太在主裏面屬靈生命的親密關係,更勝過在地上的父子關係。

  「提摩太」原文字義為神所愛的或神所尊重的,他自幼住在路司得,他的父親是希臘人,母親是猶太人;母親和外祖母均信主,且極其虔誠,自幼教導他讀舊約聖經。保羅第二次佈道時知道提摩太已大有長進,就帶他出去傳道,作為一生的同工;為了日後在猶太人中間工作的方便,保羅甚至給他行割禮。一位性格略嫌膽怯且退縮又很年輕的弟兄,身體也不很強健,又患有輕微胃病,在當時提摩太大約是二十多歲的時候,竟然要肩負起以弗所教會的牧養事工,實在是承受很大的壓力,難怪保羅在問候語裏,特別加上求主憐憫他!根據一些傳統記載,提摩太在主後65年時被保羅按立為以弗所教會的監督,在那裏事奉了十五年,於主後80年為了傳福音被異教徒逼迫,並用石頭將他砸死的,據估計他當時大概是四十多歲為主殉道的。

 

今日的題目是:因為知道我所信的是誰

  「然而我不以為恥;因為知道我所信的是誰,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直到那日。」(提後1:12)

  保羅不以傳福音的緣故遭受苦難為羞恥,因為他知道所信的是誰,這是他能夠面對苦難時的能力來源,並使他能忍受得住而得勝。

  「也深信祂能保全我所交付祂的」。「我所交付祂的」又可譯作「祂所交託我的」,這兩種譯法都有聖經學者支持;兩者都合理,故有可能兼具這兩種意思。一方面是保羅將生命和工作交給神來掌管,不斷仰望神的保全和祝福;另一方面是神將傳福音的使命,以及盡職所需的恩賜交託給保羅;直到救主基督耶穌顯現的日子,也就是見主面的日子。

  有幾點的分享:

 

一、心裏無偽之信 (提後1:5)
  「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羅以和你母親友妮基心裏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裏。」 (提後1:5)

  保羅在第一次旅行佈道的時候,提摩太跟外祖母羅以和母親友妮基已經接受了福音,這裏說心裏無偽之信,人在外表所顯露的行為是真是偽,都取決於內心;我想保羅對提摩太心裏的無偽之信深具把握,是根據三方面所得:

(1) 保羅個人對提摩太觀察的感受,因他們有一段長時間的同工;

有所謂「日久見人心」,透過長時間的觀察,也會略略了解人的內心世界,尤其一同共事的時候,會有更多的感受。我在不同的弟兄姊妹服事群組裏,例如在同工會、主日學同工組、團契服事小組等等,令我更深認識到弟兄姊妹。

(2) 提摩太的外祖母和母親的信心;這裏並不是說父母長輩可以代替兒女子孫相信,也不是說其信仰會自動傳給後代,乃是說後輩的信仰多少會受到長輩的直接影響。

有人說:敬虔的父母是神賞賜給人最大的禮物,是嗎?我們作父母的應將信仰傳給後代,這種遺產是後代成長的寶貴資源。今天的基督徒父母,大多為了兒女將來有具備競爭力,擺放了很多心思和時間,但對屬靈的栽培就放得很少很輕,甚至連信仰也失卻了,這是十分之可惜!

(3) 眾人對提摩太的評論 (路司得和以哥念的弟兄都稱讚他,見徒16章2節)。

有些時候,我會聽到在其他地方聚會的一些年青人在主裏很有長進很投入教會的生活,又對其他的肢體很有幫助,就好似提摩太一樣,弟兄都稱讚他。我盼望在其他地方聚會的肢體,也會提起我們當中年青人的名字,並且得著稱讚。

 

二、神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 (提後1:7)

  「……按手所給你的恩賜再如火挑旺起來。」(提後1:6)

  提摩太既然有了真實無偽的信心,因此必然從神領受了恩賜,保羅在此提醒提摩太要善用所得的恩賜,「再如火挑旺起來」原文字義是煽火。

  甚麼是煽火呢?就是煽風點火,以前的人,是没有煤氣、石油氣、電磁爐,是用木炭生火的,青年人都有去過戶外燒烤(BBQ),要挑旺那個燒烤爐,一定要撥風煽火,否則起始的火焰很快便會熄滅,這裏所講的恩賜也一樣。

  恩賜若不操練運用,就會被隱藏起來,終至無用。這裏所講的「心」指人重生的靈,是有剛強的意志、仁愛原文意思是犧牲之愛(agape),犧牲之愛的情感、謹守意即「自律」,自律的心思。

  那麼全句可以讀為:

神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靈,乃是剛強的意志、犧牲之愛的情感、自律的心思。

 

三、不要以給我們的主作見證為恥 (提後1:8)

  「……要按神的能力,與我為福音同受苦難。」(1:8)

  按原文並無「我為」二字,也就是說:以神的能力與主耶穌的福音同受苦難。現在我們常常觀察到有隱藏的基督徒。但當時都有的,保羅被囚禁,要面對死刑,大多數的信徒都驚慌,甚至有受恥辱感覺。我們今日所信的是滿有威嚴權能和復活大能的耶穌,抑或只是二千年之前的死囚,是死囚信徒不再是基督徒嗎?我們不要被世界所迷惑,要有勇氣地為主耶穌作見證,並且成為祂的見證人!

  前一陣子,我有段時間是長駐在入境處做事,認識了一位軍裝同事,他都算是高級的,我很多次見他在食飯之前,總是會停一停,做做頸部伸展動作或者是低頭看看手機等。有一次,我問他:「你是不是信主的?」他的回答使我迷茫,他説:「唉!不用提吧,哈哈!」然後便轉了話題。如果連在人面前承認主都缺乏勇氣,更加談不上與耶穌的福音同受苦難!

 

四、神救了我們,以聖召召我們,不是按我們的行為,乃是按他的旨意和恩典 (提後1:9)

  「這恩典是萬古之先,在基督耶穌裏賜給我們的。」(提後1:9)

  「神救了我們,以聖召召我們」,「救」和「召」兩字的原文都是過去時式;這裏是說神的救恩一方面已經拯救了我們脫離罪的權勢;另一方面又呼召了我們過聖潔的生活。正如以弗所書2章8-9節所講的「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所以我們要常存感恩的心,每位得救的肢體都在神的計劃和預定的安排裏面。

  有時我們會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就無勇氣去承認主,或者認自己是基督徒,其實我們早已在神的計劃中,然後在時間裏面又藉着我們簡單的相信接受恩典,祂已經拯救了我們,並不加上任何行為或條件,我們沒有甚麼東西能夠換取到救恩的。

 

五、要用在基督耶穌裏的信心和愛心,常常守着純正話語的規模(提後1:13)

  「從前所交託你的善道,你要靠着那住在我們裏面的聖靈牢牢地守着。」 (1:14)

  「規模」原文意指可供依循但有待發揮的藍圖,純正真理的規範,只能加以演繹,但不容許任何人擅自更改,要用在基督耶穌裏的信心和愛心常常持守着。「常常」意思是一刻也不放鬆;「守着」是行軍的用詞,意思是主動地加以保護。

  這裏講我們要好似軍人一樣,時時刻刻不放鬆地守着神的真理。軍人是用刀用槍,我們則是用信心和愛心,靠着住在我們裏面的聖靈作指揮。

 

《我真不知神的奇恩》

  剛才我們所唱過的詩歌《我真不知神的奇恩》,寫詩的人就是順從聖靈的帶領,得着了很奇妙的恩典!

  這首詩歌作者是威特(Daniel Webster Whittle)1840年生於美國麻州,在美國南北戰爭的威克斯堡戰役中喪失了右臂並且被俘虜。療養期間,從背包中發現母親送給他的聖經,便開始讀起神的話來;發覺書上的每件事都相當吸引力,並且有許多他以前所不知道的事,就如:「只要認罪並接受耶穌為救主就必得救」。但當時他還未決志悔改接受救主,直到有一天受託去為一位生命垂危的少年人禱告。邀請者覺得他自己十分污穢而無法為人禱告。威特坦誠地說:「我也不能阿!我同你一樣是不潔的!」邀請者再懇求:「無論怎樣,我常看見你在讀聖經,就斷定你是一個禱告的人,跟我去好嗎?」威特不便再推辭。

  威特去到那少年人的床邊,少年人臉上露出難熬的痛苦,嘴裏還喃喃地說:「為我禱告!為我禱告!我在緬因家鄉的時候是個好孩子呢!當兵之後才變壞的,我真是不能就這樣帶着罪死去阿!求主赦免我!求主救我!」,威特當時立刻跪在地上,抓緊那少年人的手,他先求神赦免自己的罪,接着為少年人禱告,少年人安靜了許多。威特起身不久,他就去世了。可是,在他臉上滿了安祥。從那一天開始,威特真實信了主耶穌,神藉這位少年人,把他帶回救主面前,並藉他使少年人仰望基督,相信基督的寶血是有大能,到了那日他們能在聖城再相見。

  戰後他退役回家,不久他遇見名佈道家慕迪,加入了慕迪佈道團,他寫了二百多首聖詩,這首《我真不知神的奇恩》是著名的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