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但1:8-13, 21;6:4-10, 16, 18, 21-22, 28 


引言

  感謝主,再讓我學習講道;雖然我的學習跟本比不上很多走在我前面的肢體,但深信神定必有祂的美意,也讓我藉此好好反思服事、工作、家庭等,如何能成為「神的用人」?對我自己來說,在神家中有服事、成為神的用人都是很自然的事,但當我回到公司、家庭或其他的崗位時,會否還能成為「神的用人」?或成為了「老板」、「囝囡」的用人?

  其中一個例子就好像每當星期一上班時,看到排山倒海的工作、朝夕令改的上司,辦公桌上的文件,身心也就都疲倦了,是誰的用人也忘記了。我認識有位基督徒每當他跟上司開會後,他對人的語氣、神情也就跟那位上司一模一樣,甚至連「粗言穢語」也說出來。深信這位弟兄也不察覺他的行為表現在不知不覺間被他的上司倒了模,又或者說給世界慢慢的侵蝕了。事實上,若不小心儆醒,我們必定在某程度上也被世界侵蝕,只不過是程度不同而已!

  另外,今時今日作父母的肢體也很不容易!大家有沒有遇過一些愛將自己兒女跟別的比較?作為基督徒我們都很注重經歷,而結果就學習交給神,原因我們都寶貴在經歷中所明白到神的旨意如何成就在我們身上,就算結果有時未如理想,但過程能夠經歷神,也能叫小朋友學習成長,學習面對失敗,學習倚靠神。相反,世界卻是跟神唱反調,就是要兒女們都贏在「起跑線」上,過程中所有學習經歷都變得不重要。

  前幾個月我留意到一則關乎小一派位的新聞,那位爸爸說女兒真好,入了首志願的小學,更說要在遊艇慶祝一番。記者追問,他女兒有幾多項課外活動,才能使那些頂級的學校垂青?他說七至八項!我察覺到世界的方法又或者是成就去獲得安全感,也就是自小就要培養「自力更生」的觀念,自力更生當然是沒有問題,但單單靠自己而沒有倚靠造物主,就是自高自大,也就是犯罪。我們靈性稍微低一點時,就會麻木地跟隨了世界的方法去教養孩童,和那些只為結果而拼命利用不同的方法麻木爭競的父母一樣。

  因此主給了我些微負擔,藉着但以理的榜樣,跟肢體一同交通如何在世界裏成為神的用人。但以理書也可以說是但以理一生的回憶錄,他被擄到巴比倫時,大概是十五至十七歲,他到了晚年八、九十歲的時候,聖靈才啟示他寫成但以理書。但以理這幾十年絕對不容易過,甚至乎有些時候是在死亡的鋼線上走過去的。就讓我們重溫但以理如何走過死亡幽谷,成為神合用的器皿,以至神也啟示但以理有關末世重要的預言。

 

一、要與世界分別

1. 棄絕世界的價值觀

  少年的但以理就被擄到巴比倫,我們都知道巴比倫是個金頭,是代表世界,是世界的榮華,少年人卻要被擄到巴比倫並且在皇宮裏生活。他與同伴一行四人所看到的不是一般人能看見的奢華,而是皇宫中最豪華的享受。試問大家悅目不悅目?吸引不吸引?當然悅目,當然吸引。我外出旅遊時,坐飛機都是經濟艙的,很多時候行經商務客位時,都會特意看看,那可以把整個人躺臥的椅子可以有幾舒服?更何況但以理所看見的是皇宮的級數,試問能如何抵擋宮中林林總總的誘惑?年青的但以理就是定意在這樣的環境見證神。但以理書‬‭1章8節:「但以理卻立志、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飲的酒、玷污自己、所以求太監長容他不玷污自己。」說明了但以理從少年時就定意要與世界分別出來,不容許世界有半點機會乘虛而入。可能我們會覺得飲食只是等閒之事,但試想一想,在皇宫食物和衣着都必定代表身份和地位,但以理就是要把世人最想要得到的放下,專心一致的要見證神。‬‬‬

  我記得亦有弟兄在以往的講道提及要小心世界的潮流。潮流除了衣着品味之外,世界的思想也不可忽略。就例如「自我中心」也是世界理所當然的思想;凡事都只為自己好處着想,不理會其他人的需要。主卻給我們一個很好的榜樣,就是「愛人如己」,就好像主也為死去兄弟拉撒路的馬利亞一同流淚;亦好像主在安息日醫治躺着三十八年的人。當我們實踐愛鄰舍,愛弟兄的時候,就是主一樣看別人的需要,看別人的感受。

2. 信心勝於世界的方法

  世界所說的信心是我們能完成某件事的把握。所以世界都有不同的計謀去完成我們所計劃的事。基督徒的信心卻不是看方法,乃是只看着我們的神。當但以理向太監長提出清簡的膳食的要求時,太監長有沒有馬上答允呢?沒有,因為他知道若王怪責下來時,他是擔當不來的。但以理就直接提出「先試後買」的對策,但以理書‭1章12-13節:‬「求你試試僕人們十天、給我們素菜喫、白水喝、然後看看我們的面貌、和用王膳那少年人的面貌‧就照你所看的待僕人罷。」但以理有甚麼把握這樣直接的對策,而一點語言「偽」術都沒有?就單憑對神一顆單純的信心。莫非基督徒也就是坐着信,而不為所動就對嗎?在創世記阿伯拉罕獻以撒的記載中,神雖然呼召阿伯拉罕把他愛子以撒當作燔祭獻上,但神卻另有預備,代替以撒,阿伯拉罕更將那地方起名為「耶和華以勒」就是耶和華必有預備的意思。只要我們用信心勝過世界的方法,我們就必經歷「耶和華以勒」,祂豐盛的預備。‬‬‬‬‬‬‬‬‬‬

 

二、從不埋怨、不住的禱告感謝

  但以理書第六章就是提到但以理在獅子坑中的一段記載。讀第六章時,我感覺但以理沒有憤憤不平的心,相反他給一種生命柔軟的感覺,看似一種「無論主往那裏去,我都跟隨」一樣。我們看到有些人為了陷害但以理的緣故,設了一個很不合常理的三十天不容許敬拜神的禁令。但以理沒有因此愁煩,相反繼續一天三次禱告神,最終被放入獅子坑中。但以理在第六章只有一句對白,就是但以理書‬‭6章21-22節:「但以理對王說、願王萬歲。我的神差遣使者、封住獅子的口、叫獅子不傷我、因我在神面前無辜、我在王面前也沒有行過虧損的事。」但以理給我們很好的榜樣,就是只不住的禱告及口中沒有半點埋怨之言。他的生命柔軟得像泥膠可以在主的手中被陶造成任何的形狀。我們儘管未能明白為何要這樣陶造我們,但他全心順服沒有半點埋怨之言。讓我們一同回顧他這兩個方面的學習。

‬  但以理的學習就是不住的禱告,我們透過禱告,把神的工作完成。神就是藉着但以理證明神是有能力從獅子坑救但以理的神。但以理不是在巴比倫一、兩天,而是一生之久。他為甚麼被扔在獅子坑中?這是仇敵的計謀,他們下了禁令蓋了玉璽!但以理書‬6章10節:「但以理知道這禁令蓋了玉璽、就到自己家裏、(他樓上的窗戶、開向耶路撒冷)一日三次、雙膝跪在他神面前、禱告感謝、與素常一樣。」這「素常一樣」是指但以理從少到老,一點也沒有改變!但以理的禱告不是求問神為何選中我?也不是問有何等樣的目的。聖經只記載素常「禱告感謝」。我青年時已學識唱「感謝神」,但直到我有些人生體驗時才開始明白詩歌的味道。詩歌有兩句說「感謝神賜路旁玫瑰,感謝神玫瑰有刺」。我們寶貴經歷背後的學習,我們也寶貴經歷神從天而來的平安,我們也寶貴經歷祂不離不棄的大愛。就好像但以理,獅子坑雖然可怕,但信神的人都是要學習不單看環境,從最可怕的獅子坑中,禱告感謝神得着屬天的平安。相反,大利烏王睡得好嗎?聖經告訴我們終夜禁食睡不着覺。

  一個人能被神使用,就是柔軟能讓神帶領我們走過高山低谷,才能見證神在他身上的作為。我們或許都有自己的計謀,自己的想法,但神的意念總高過我們的意念,神的道路也高過我們的道路。我們或許正在經歷獅子坑中類似的情況,我們能否像但以理般柔軟,為見證神的緣故不住的禱告?但以理就是「接受」然後「禱告相信」就是了。

 

三、總結

  但以理書‬‭6章28節:「如此、這但以理當大利烏王在位的時候、和波斯王古列在位的時候、大享亨通。」,究竟但以理一生算是亨通還是「多災多難」呢?基督徒的亨通就是在最黑暗和最邪惡的時候,我們仍有一盞明燈,能為主作見證。世界仍然是世界但我們若在獅子齒縫裏還能生存的話,我們就必經歷並見證那一位永遠長存活着的神。但以理身雖然被虜,但心卻在耶路撒冷。他有一顆柔軟而堅毅為神見證的心,欣然接受仇敵的詭計,藉着不住的禱告感謝在最可怕的獅子坑中走出來。但願神開啓我們,從但以理身上得着一些啟迪,我們身雖在黑暗的世界中,但堅拒與世界的觀念和潮流,堅守神的見證。我們憑信心,與世界割席,就像但以理一樣,不靠人的花言巧語,‬神必為我開拓出一條出路。最後,無論任何光景或遭遇,我們也要學習素常禱告讚美,求神給我們一顆柔軟的心,羔羊在那裏我們都跟隨,神就可以把我們隨時調度,作祂的用人。‬‬‬‬

 

趙志恆講道的補充總結 (德光弟兄)

  聖經裏有五卷大先知書,卻只有四位大先知。以賽亞是在南國猶大希西家作王時的先知,比其他三位大先知早百多年為神作見證。耶利米、以西結及但以理都是南國猶大滅亡前後同一時期的先知。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於主前606年第一次將以色列人一萬多名精英擄到巴比倫宮中,但以理就在其中,所以但以理是在巴比倫的皇宮中為神作見證的。而以西結是在色列人第二次被擄時被擄到巴比倫的迦巴魯河邊,所以他是在巴比倫的民間為神作見證。而耶利米並沒有被擄到巴比倫,所以他在南國猶大滅亡前後是在耶路撒冷為神作見證的。當但以理被擄到巴比倫時,他只有十五、六歲。由於他的容貌、學問、知識、智慧都合乎巴比倫王的要求,故被選在巴比倫皇宮中受教育,準備侍立在王面前,被王使用。

  我們再思想但以理不用王膳這件事情,但以理和其他三個少年人當時是俘虜,被迫進到巴比倫皇宮中學習,接受太監長給他們起的名字,但以理被改名為伯提沙撒。這些但以理都接受了,為甚麼他卻不接受美酒佳餚,就是與王相同的膳食呢?原因是因為那些食物都是經過拜祭偶像之後才送給他們食用的,並且巴比倫人的食物也違反了以色列人食物潔淨的條例。若他們接受宮廷所提供的食物,即是表示承認及接受巴比倫人所拜的偶像,並且放棄自已在神面前該有的聖潔,放棄自已的信仰。所以縱然可能引致殺身之禍,「但以理卻立志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飲的酒玷污自己,所以求太監長容他不玷污自己。」(但1:8)單從但以理在這個飲食上的表現,已足以顯出他作為神的用人該有的忠心。他堅持要與世界分別,棄絕世界的吸引,保守自已的聖潔。但以理能這樣為神作美好的見證,當然需要一個很大的信心!感謝神,因但以理對神有完全的信心並絕對堅貞,神保守祝福他比用王膳的一切少年人更加俊美肥胖;神並且給他超凡的智慧能解夢及說預言,在宮庭中為神作了美好的見證!我們面對世界的吸引,利益的誘惑,屬世的價值觀和方法,縱然要面對危難,或受利益的虧損,我們是否仍有但以理的信心,能堅守立場,與世界分別;並且堅持聖潔,向主忠貞,為神作美好的見證呢?

  我們再思想但以理被扔在獅子坑這件事情,當但以理不用王膳時,他只是一個十多歲的少年人。到但以理書第六章時,他已經歷了巴比倫尼布甲尼撒王以至巴比倫最後一個王伯沙撒王幾個朝代。後來巴比倫被瑪代波斯所滅,有一時期由瑪代王大利烏和波斯王古列共同管治,但以理仍受大利烏重用。大利烏立了一百二十個總督,治理通國,又在他們以上立總長三人,但以理是其中一個總長。因但以理有美好的靈性,顯然超乎其餘的總長和總督,所以大利烏是將但以理放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當時但以理已有八十多歲。因着嫉妒,其他的總長和總督就設計謀害但以理。為甚麼但以理要堅持一日三次,雙膝跪在地上,向着耶路撒冷禱告呢?是因為所羅門王建成聖殿後,在獻殿禱告中曾說:若百姓因得罪神而被擄,只要他們在那地歸向神,又向聖城及聖殿祈禱,神必垂聽,並赦免他們的過犯(代下6:36-39)。但以理深感同胞以色列人被擄之苦,故一日三次,除了向神感恩敬拜之外,按時為他們代禱贖罪。因着但以理活在神的面前,願意作神忠心的用人;縱然仇敵設計要摧毀他,但他卻一無懼怕,不為所動。他仍一日三次雙膝跪在神面前禱告,與素常一樣。其實但以理是七十年如一日,從少年到老年,從黑髮到白髮,每天都想念耶路撒冷,每天都將他的窗戶開向耶路撒冷,每天都向着耶路撒冷,向着神禱告!我們有沒有看重對神的禱告呢?我們有沒有為着神的旨意和工作恆切和迫切的向主呼求呢?遇到難處時或禱告多時未蒙應允,我們會否輕易就落入埋怨裏,並對神失去信心呢?因着但以理不怕禁令,對神忠心,神就差遣使者,封住獅子的口,保守他在獅子坑裏平安!這的確為神作了美好的見證,以致大利烏王因着但以理這個奇妙的見證,就向百姓降旨說:「現在我降旨曉諭我所統轄的全國人民,要在但以理的神面前,戰兢恐懼。因為他是永遠長存的活神,他的國永不敗壞;他的權柄永存無極!」(但6:26)但以理的確是一個合乎神心意的用人!

  在舊約裏,大概只有兩個人我們找不到他有任何錯處的,一個是約瑟,另一個就是但以理!甚願我們從但以理這兩個經歷裏學習怎樣過分別為聖的生活,棄絕世界的價值觀與方法;憑着對神完全的信心,藉着恆切的禱告,以致我們也能成為合神心意的用人。無論在服事、工作、家庭,以至行事為人上,都成為美好的見證,使神得着該得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