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弗5:22-32
詩歌:480首


  以弗所書5章22-32節是一段在婚禮常讀的經文,提到妻子要順服自己的丈夫如同教會順服基督,丈夫要愛妻子如同基督愛教會一樣。但在經文的末了保羅補充了一句:「這是極大的奧祕,但我是指著基督和教會說的」(弗5:32)。原來丈夫與妻子的關係,當中隱藏了一個極大的奧秘,這個奧秘便是丈夫與妻子的關係表明基督與教會的關係。

  從以上的經文我們可以總結出基督與教會的關係:基督是頭,教會是身體,我們是基督身體上(教會)的肢體。因我們本是出於祂,藉著祂而生,因此基督要與教會連合,成為一體,正如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這句經文最早的出處是在創世記2章24節。當亞當夏娃被造時他們都不是從父母而生的,神先造男人,然後女人是從男人身上取出來的。男人稱她為「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因此最終男人要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所以婚姻制度是神建立的。為何神要設立婚姻制度?這制度的建立是為著預表將來基督與教會的連合,因此今天撒但用盡很多的方法破壞婚姻制度,破壞這個基督與教會的見證。歷世以來,舊約下的信徒完全沒有教會的觀念,沒有想到彌賽亞會與教會聯合,二人成為一體。所以對他們來說這是極大的奧秘。基督與教會的關係是頭與身體的關係,藉著愛與順服去聯繫。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教會怎樣順服基督?

  聖經在各方面教導我們要表現出基督與教會這關係。在家庭當中丈夫要用愛人如己的愛去愛自己的妻子,並且保養顧惜,好像對自己的身體一樣。妻子要用信心去順服她的丈夫。這樣便能夠見證基督為首,用愛去建立教會,教會是祂的身體因而教會要順服基督的真理。

  今年我們有兩方面的學習,蒙頭和團體禱告,也包含以基督為首,教會順服的原則 (林前11:3-7):

  林前十一章至十四章教導我們聚會時應有的秩序和態度。保羅以一樣很特別的學習作這段落的開始,便是男人在聚會中講道或禱告時不可蒙著頭,女人在聚會中講道或禱告時應該要蒙著頭。經文一開始的解釋便是基督是各人的頭;男人是女人的頭;神是基督的頭 (這裏所提的男人原文與丈夫一樣、女人原文則與妻子是同一個字)。跟上一段經文比較,便發覺是指著同一個屬靈原則。蒙頭不只是個人順服的學習,而是團體聚會見證的學習。因為男人代表基督,女人代表教會,所以男人不可蒙頭,因為男人是照神的形像造的。若蒙著頭便叫基督的榮耀被遮蔽了。女人蒙頭是見證著基督是教會的頭,教會當順服基督這個真理。正如受浸見證我們與主同死、同葬、同復活這真理一樣。我曾聽到在姊妹中有這樣的說法:覺得自己在順服方面都學習得不好,為了不想表裏不一,所以便不想蒙頭了。其實姊妹不需要學會了完全順服才學習蒙頭,正如我們不需要在生活上做到完全流露出基督的生命才能受浸一樣,我認為兩者是並行的。目的是讓教會漸漸增長,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因為我們不是為自己作見證,表示自己有多屬靈,有多順服,而是藉著這行動為基督與祂的身體作見證。

  聚會時這樣作我相信並非只因習俗,而是要表明基督與教會的關係,表明基督為首,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教會要順服基督的帶領,讓基督得著榮耀。

  今年我們學習團體禱告時讀到倪弟兄教導的三個原則:要先尋求神的旨意,不要按個人的意思去求,同心合意的禱告,並奉主的名。這些同樣是在身體的原則下的學習。

  按照這個身體的原則,我們肢體應怎樣彼此相交?(林前12:12-27)

  教會並非一個人,而是最少兩、三個人組成,好像一個身體是由許多肢體組成。我們是基督身上的肢體,我們是藉著教會這個身體連於基督。

  藉著身體,神讓每個肢體得到不斷的供應,正如身體藉著血管將養份帶給身體每一個肢體,主要用水藉著道把教會洗淨,成為聖潔。

  藉著身體,主也將祂的旨意傳遞給每一個肢體,正如神經系統將腦部的信息傳送到每一個肢體,叫每個肢體都順服元首的指示,互相配搭,一同成長。所以每一個肢體都必須連於身體。

 

要放下個人主義

  我們為何不能單獨作基督徒?信主後為何一定要返聚會?因為肢體離開了身體,便不能生存,也不能為基督的身體作見證。因為每個肢體都要從身體得供應,與身體一同成長,也要藉身體接收從頭而來的指令,以至我們能與其他肢體配搭,發揮應有的功用。正如手需要眼的配合才能發揮他的功用,我們也需要跟其他肢體一同配搭,才能發揮我們的功用。

  服事神的,也不能單獨來服事,需要有身體的感覺(弗5:30) 因我們是他身上的肢體。

  我遇過一位弟兄,他只在有主日崗位服事那天才回來聚會,其他日子便不回來參加聚會,自由地到他喜好的教會聚會。若所有肢體都是這樣服事,基督的身體便變得肢離破碎,這樣的服事是破壞身體的見證,叫身體顯得不美。試想我們身上的肢體,有那些是可以用它時才戴上,其他日子便離開這身體?不需要接受身體的供應,也不需要受身體的支配與其他肢體配搭?只有一種,便是義肢。雖然它可以發揮一定的功用,但它是沒有生命的,除著身體長大它仍舊是一樣的身量,最後不能配上這個身體。

  這種情況,是出於個人主義。在基督的身體裏我們要放下個人主義,就是不願受身體的約束,不願意服權柄這種心態。假如教會安排你探肢體甲,你卻覺得沒有負擔,只有負擔探肢體乙,若每人都只按自已的負擔,可能會形成肢體乙有很多人探望,而肢體甲卻沒有人探望,因而被忽略。

  我們服事不能一個人包辦,必須學習將服事的對像帶到身體裏多方面被建造。

  肢體之間應該怎樣彼此相待?不可分門別類。肢體不都是一樣的,所以我們不能因著膚色、國藉、工作、家景的不同來有彼此分別,因身體正是由不同肢體組成。大家都是同屬於一個身體。我們需要有身體的感覺。

  人很自然會跟自己個性相近,學識或工作背景相若的人較相熟,但不能把與自己背景性格不同的人便拒絕相交,這樣便失去了見證,也失去了一起同行成長的機會。(行山體驗:體力各有不同,走得慢的不要埋怨,走得快的要包容,互相扶持,達成目標)

 

總要彼此相顧

  因此與弟兄姊妹相處要學習彼此包容。這並不是靠死忍,而是因著有同一個身體的感覺。有了身體的感覺,你便能夠對肢體凡事包容,不但能夠包容,更能夠相愛,就好像對自己的身子一樣,沒有人恨惡自己的身子。

  正如手不會對腳指說,你怎麼這麼蠢總是不懂得自行修剪指甲?當人看見這人的指甲很長,不會只是指責他的腳指,而是指責他這個人為何那麼不整潔。所以我們若有身體的感覺便不會計較,我們看為不體面的,越發給它加上體面;不俊美的,越發得著俊美。把加倍的體面給那有缺欠的肢體,叫整個身體顯得美麗。

  同樣,主看我們也是一個整體,雖然各自作肢體,但卻是基督的身子。無論你是很強的膀臂,或者只是一隻腳指,也是屬於這個身體。早前腳指尾受傷,體會到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我們不能單操練有強健的臂彎,卻任由肚皮帶著36吋的腰圍。或是只顧幫雙眼化妝,卻不去梳理頭髮。我們總要彼此相顧。

  有前面弟兄說:今天神在地上最重要的工作乃是建立祂的教會,建立基督的身體。我們必須透過身體,才能認識基督的長闊高深。但願我們學習順服的功課,叫教會能夠成為聖潔,獻給主作榮耀的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