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撒上1:1-28; 2:1-2,10
一、哈拿的家庭
1. 家族淵源──以利加拿的背景
哈拿的丈夫名叫以利加拿,歷代志上有他的名字:「哥轄的兒子是亞米拿達;亞米拿達的兒子是可拉……耶羅罕的兒子是以利加拿……的兒子是撒母耳。」(代上6:22, 27) 哥轄就是利未的兒子。這裏讓我們知道,以利加拿是可拉的後代。
可拉曾聯同其他百姓有嚴重的叛逆,不服從摩西的領導地位,於是摩西「吩咐會眾說:『你們離開這惡人的帳棚吧……於是眾人離開可拉、大坍、亞比蘭帳棚的四圍。大坍、亞比蘭帶著妻子、兒女、小孩子,都出來,站在自己的帳棚門口……』摩西剛說完了這一切話,他們腳下的地就開了口,把他們和他們的家眷,並一切屬可拉的人丁、財物,都吞下去。」(民16:26, 27, 31, 32) 雖然如此,但是經文記載,「然而可拉的眾子沒有死亡。」(民26:11) 估計是因為他的眾子沒有站到可拉一方,因而避過這次審判。可是,接下來沒有記載可拉子孫有甚麼服事,直至撒母耳出生,往後亦有耶杜頓作詩班長。
2. 敬虔的家庭
以利加拿屬士師時代的人,這時代差不多有三分之一叛逆神的時間。士師記告訴我們:「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17:6) 本來神是他們的王,可是因着沒有滅掉迦南人,迦南人住在以色列人中間。以色列人漸漸地受外邦人影響,竟去拜外邦人的偶像。所以神把以色列人交在外邦人手中,百姓甚是痛苦。當把苦況哀求神時,神便安排一位士師拯救他們。士師帶領之時,百姓敬畏神;可是到了士師離世後,百姓又故態復萌,敬拜外邦人的偶像!士師記記載至少有七次這樣厲害的循環,乃是因為他們心中沒有王,任意而行,不按神心意而生活!
以利加拿在這艱難的環境下,仍是一位敬畏神的人。經文說:「這人(以利加拿)每年從本城上到示羅,敬拜祭祀萬軍之耶和華。」(撒上1:3) 「每年」是神指定的時間。在當時的環境下仍堅持每年上到示羅敬拜神,不是外表的,而是實實在的做。從這裏看見是一個敬虔的家庭。
3. 家庭不和諧
雖然以利加拿敬畏神,但家中仍有不和諧的事情。妻子哈拿因婚後不能生育而愁苦,以利加拿為此多娶了一位妻子以得着後嗣。這裏讓我們知道,敬畏神的人不一定事事如意,他的家庭也許有不少難處,例如子女到了十多歲的反叛年齡時,便不願再跟隨父母到教會聚會。未必是父母有甚麼不對的地方,因為現今社會確實有不少吸引青少年人的地方,對他們構成很多衝擊。又或自覺很敬虔,認為身體就必然會很健康。若是這樣想,或許你會感到失望。當信徒接二連三受到衝擊時,對信仰確實構成試探。我們不要落入仇敵的試探中,因為不一定事事如你所願!
以利加拿多娶一位妻子,神是容許,但卻非祂的本意。他娶了毘尼拿為他生了兒子,那麼家庭就是否完滿呢?毘尼拿得了兒子後,在當時社會上是被看為蒙福的,應該很滿足,不會被人看不起,但卻仍然去對付、激動哈拿,因為毘尼拿是不敬畏神的人,使家庭更難以和諧。問題不是出於哈拿,哈拿因着是敬虔,就愁苦。因為婦女不能生育,當時被視為不被神祝福。故此,容易被他人輕視。在不敬畏神的世代,人們專會輕視那些境況比自己差的人。就如撒拉因着不能生育,叫亞伯拉罕娶夏甲為妾,盼望丈夫能從自己婢女得子。當夏甲懷孕尚未生子之時,就已經輕看主母撒拉,這就是人性。人際間的難處就是在相處時,出於我們敗壞的天性,若我們沒有敬畏神的心,便會容易落在驕傲、仇恨、嫉妒等情況中。就如夏甲不應該對付撒拉,而應該感激她。
以利加拿因着哈拿不能生育,或許再加上娶了毘尼拿而感到虧欠哈拿,因而更愛哈拿、安慰哈拿。以利加拿對哈拿而言確實是好丈夫。不是只在口說,更有實際行動,獻????的祭肉分給哈拿的是雙份(撒上1:5),這事使毘尼拿更為嫉妒!若我們遇到這類難處,不要覺得奇怪,因為人心裏沒有神,魔鬼藉他去攻擊你,使你受苦。
二、哈拿的難處
1. 沒有生育
「無奈耶和華不使哈拿生育」(撒上1:5) 這裏特別強調是「無奈」的事,當時婦女不能生育是好像不被神祝福的。
2. 心中愁苦
「毘尼拿見耶和華不使哈拿生育,就作她的對頭,大大激動她,要使她生氣。每年上到耶和華殿的時候,以利加拿都以雙分給哈拿;毘尼拿仍是激動她,以致她哭泣不吃飯。」(撒上1:6-7) 丈夫對哈拿的加倍的愛,也不足以掩蓋這種愁苦。
三、哈拿的禱告
1. 祈禱耶和華
「哈拿心裏愁苦,就痛痛哭泣,祈禱耶和華。」(撒上1:10)
面對毘尼拿的攻擊,哈拿如何面對?哈拿沒有還擊她以保護自己,也沒有向丈夫投訴,而是默默忍受,並且把這感覺帶到神面前。例如,當面對戰爭時,很多人也是無辜的,但是否訴諸於咒詛、公平的判決麼?只有神才是公義的神,亦只有祂才能給我們有真正的喜樂、安慰、平安。
2. 不住的祈禱
「哈拿在耶和華面前不住地祈禱。」(撒上1:12)
哈拿如何禱告?經文說她是「不住地祈禱」。估計哈拿趁以利加拿在示羅處理獻祭之時,哈拿就到會幕逼切的禱告。主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為上十字架有三次禱告,同樣也只為着一件事有多次祈禱,我們是否也有這種學習?有否專心為一件事好好的禱告?即是為着內裏的負擔傾倒出來。哈拿說她這樣的禱告是向神「傾心吐意」(撒上1:15)。
另一方面,哈拿從結婚後一直都未能生育,因着她不能生育,以利加拿才娶毘尼拿。相信不會等了婚後兩三年,見哈拿不能生育便立即迎娶毘尼拿,應是過了好幾年才另娶。到毘尼拿也生了孩子,可知已是過了多個年頭。由於他們一家每年也會上到示羅獻祭,推斷哈拿婚後也多次到會幕祈禱。「不住」應有多次的意思。從她不能生育開始,一年一年的過去,實在是有很長時間為生育而禱告。神雖沒有應允哈拿,但她仍繼續禱告,我們又能堅持多久?是否好像神不答應,沒多久便放下了,不再為此禱告呢?
3. 祈求到如今
「我因被人激動,愁苦太多,所以祈求到如今。」(撒上1:16)
主教導我們「常常禱告,不可灰心」(路18:1),就用寡婦纏磨一個官給她伸冤的比喻說明。可見,我們禱告是會灰心而停止,覺得繼續禱告也沒有用,認為主不會答允的,所以放棄。求主教導我們不要灰心,一直禱告到主那裏去,好像邁爾為他五位朋友認識主而禱告。其中四位朋友很快的陸續信主,實在很開心、感恩。但最後一位朋友,卻遲遲未信,邁爾也沒有灰心,繼續為他禱告。直至過了很多年,神終於答允,這位朋友終於信主。求主給我們恩典,看見不住的禱告是神的旨意(參帖前5:17),叫我們不要灰心。
4. 神應允禱告
4.1 以單純的心接受
「以利說:『你可以平平安安地回去。願以色列的神允准你向他所求的!』」(撒上1:17)
神藉以利把應許帶給哈拿,哈拿便得着了喜樂,面上不再有愁容。這不是哈拿知道自己已經懷孕,只是以利說了一句話而已,心裏立時充滿了喜樂,這是她有一顆單純的心去接受神的應許。她不是等到懷了胎,又或等懷胎十個月後生下撒母耳才喜樂,而是還未與丈夫同房,單靠以利的說話,並相信神必成就立時喜樂、平安!聖經有很多應許,我們有沒有因為單單知道這是神的應許,就立時有平安呢?不是等事情成就才有平安。
4.2 不為自己求
哈拿許願:「萬軍之耶和華啊,你若垂顧婢女的苦情,眷念不忘婢女,賜我一個兒子,我必使他終身歸與耶和華,不用剃頭刀剃他的頭。」(撒上1:11)
以利加拿本屬利未人,應該可以事奉神。但不知是否因為是可拉的後代而減少了事奉的機會。為何哈拿有這事奉神的願望?哈拿一直渴望能生一子,以除掉羞恥,是為着哈拿自己,這出發點本不是錯的。但及後在神面前漸漸明白當時的情況,特別是上到示羅,慢慢明白神所需要的是真實事奉神的人。
當時以利年老,並且是一位不稱職的祭司,他的兩個兒子使敬畏神的人厭棄獻祭給神,厭棄親近神!這是何等嚴重的事。神需要的是在會幕裏有一位真正事奉神的人。對哈拿來說,本來為自己求一子,但得兒子後,卻不在自己身旁,有等於無。可以說哈拿是為着神的益處而求。所以,當我們一直禱告,好像神一直不答允,是否我們的禱告沒有摸着神的心?禱告是否不合神的心意,叫神不應允我們呢?所以,猶大書20節教導我們要「在聖靈裏禱告」。我們藉着聖靈應當如何禱告?要求甚麼呢?我們可以為着神的國、神的義去求。
撒母耳果然是神一個忠心的祭司,是在神手中一個合用的器皿,使以色列由士師時代轉到君王時代,由不合神心意的君王,轉到合神心意的君王。求主幫助我們,讓我們在禱告中有更多學習。
5. 神未應允禱告的原因
5.1 對神的認識仍未足夠
當神仍未應允禱告,還在漫長的禱告中,哈拿學到對神的認識。「我的心因耶和華快樂;我的角因耶和華高舉。我的口向仇敵張開;我因耶和華的救恩歡欣。」(撒上2:1) 這雖然是哈拿後來的禱告,但也表達出她對神一向以來的認識。一向以來她有愁苦,但在這日子中,神是她的安慰、喜樂、力量。弟兄姊妹,我們又有沒有力量去面對所臨到的不公平的事、不如意的事以及使你愁苦不堪的事呢?這力量是從主來的,是從你禱告中支取神的能力。你會從漫長的禱告中能有所體會。
5.2 神要哈拿得啟示
此外,哈拿認識神是一位聖潔的神,是永久磐石,亦使她在漫長的禱告中從神得着啟示。我們從哈拿稱頌神中的一句:「將力量賜與所立的王,高舉受膏者的角」(撒上2:10) 可以得知。「受膏者」即是彌賽亞,這是聖經第一次出現彌賽亞這個字。這不是出於對周遭事物的理解,乃是從神得啟示。需知當時仍為士師時代,以色列人仍未有君王的觀念。君王的觀念要到撒母耳晚年,以色列人厭棄撒母耳的兒子,加上鄰邦紛紛有王作統治者,百姓才要求撒母耳立王,這是數十年後的事,明顯哈拿是從神得到啟示。在漫長的禱告中,我們慢慢摸到神一點點心意,以致我們的心能配合神的心意作禱告。
結語
求主憐憫我們,從哈拿的禱告中,願主幫助我們在禱告中有更多的學習、更多的操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