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 太13:1-9, 18-23


甚麼是比喻?

  比喻的定義,包含的範圍甚廣,有各種象徵性的語言表達方式,如明喻、暗喻、比較、箴言、謎語、寓言故事等等,運用的方式又是相當有彈性的。

  聖經原文裏,比喻一般翻譯為喻道、箴言和引言。即是把兩件事放在一起來比較的意思。在舊約中,使用比喻的目的是要將人帶到神面前,讓人看見當前的情況和遭遇。例如先知拿單用比喻叫大衞自省所作的壞事(參撒上12章)

  耶穌出來傳道時,亦用了很多比喻講道。大部份記於路加福音及馬太福音兩卷書;馬可福音只有小部份,約翰福音更只記載一個比喻。

 

撒種的比喻

背景

  耶穌是在加利利的海邊講論這個比喻。當時有很多人聚集,甚至耶穌只能在船上向岸上的人講道。而以比喻形式講論天國的奧秘,撒種的比喻就是第一個。眾多比喻中,撒種的比喻可以說是講得最詳細。

四種心田

  這個比喻是要說明,雖然是同一個撒種人(主耶穌),同一樣的種子(神的話語、神的道),但神的道在人心中卻可以產生幾種不同的果效。比喻提及人的心有四樣(即是四種「心田」),不是神的道(種子)有問題,乃是人的心的問題。

  當時的世代,很多人以務農為主。故耶穌以耕種作背景,相信對當時聽眾是容易明白的。

第一種土地:路旁較硬的土地

  即是指路邊地。路是較僵硬平滑的地。所以,路總是給人一種僵硬的感覺。這是因為路經常被人們行走踐踏,因此地土變得很硬,種子根本沒法撒進去土壤中,無法在路旁上面生根發芽。所以雀鳥一來便輕易食去。

  這是代表那些對福音剛硬的人心。人心的剛硬就是福音的敵人,剛硬使他看不見他需要福;剛硬使他對福音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剛硬的人也對傳福音的人非常冷漠;甚至於使這些人肆無忌憚地踐踏福音。神福音的種子根本沒有機會在這些人心裏「生根」。他們聽了道以後,隨後魔鬼來,從他們心裏把道的種子奪去。所以,這些人即使聽了很多道,可惜仍沒有真正得到救恩。

第二種土地:土淺石頭地

  土淺石頭地是指上面是一層薄薄的泥土,底下全是石頭。看上去好像是一塊好土地,種子撒在上面,也很快的就發了芽。可是等到要生根的時候,就生不下去了,因為被石頭堵住了。既然沒有根吸取深處的養份,當日頭出來,就把它曬死了。

  比喻人聽了神的道以後,表面是歡喜領受,但並沒有把神的話語紮根在心中。好像一些人,既盼望有永生,又愛慕世俗,原因就在於心底中還埋藏着頑固的石頭,也就是指人心中的偶像、情慾或嗜好。人若不肯徹底悔改認罪,求主來徹底打碎自己心中的這一切石頭,真道就不可能在人心中深深扎根。不肯付代價,當事事順利的時候,每個星期來到教會聚會好像很好。但當他們一碰到難處、逼迫,就立刻退後、跌倒了。日光本來是好的,特別是能夠幫助植物生長。但係對於紮根在淺土石頭地上的種子,太陽日頭就成為它的致命傷。正如患難試煉對於一個基督徒是有益處的,但對於一個表面是基督徒,即是沒有將神的話語紮根在心裏的人來說,患難試煉一來到,就很容易跌倒了。

第三種土地:荊棘地

  這種信徒和上述「土淺石頭地」的信徒是有些不同的。他們聽了道,不但當下歡喜領受,而也立即信而悔改,實行真道,向下扎根,甚至獲得了重生的經驗。但他們在重生,獲得屬靈生命後,他們沒有把心中的荊棘徹底剷除淨盡,卻讓荊棘長起來,把神的道擠住了,以致不能結實。這裏的荊棘就是指今生的的思慮,或錢財的迷惑,或屬世的宴樂等等。如主耶穌所說:「撒在荊棘裏的,就是人聽了道,後來有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把道擠住了,不能結實。」(太13:22) 又如另一處所說:「被今生的思慮、錢財、宴樂擠住了,便結不出成熟的子粒來。」(路8:14)。

  植物被荊棘擠住了而不能結實,是由於它們吸收不到養料,得不到日光的照射。同樣,被今生的思慮、錢財、宴樂等所捆綁的信徒,也是經常忙得身心不寧,可能連禱告讀經的靈修生活也都疏忽停止了,以致不再能從主和主的話中得到光照和營養,他們的屬靈生命也就日趨枯萎,結不出果實來。

  現代社會特別是香港是一個充滿緊張而忙碌的社會,也是一個瘋狂追求物質享樂主義的社會。很多人拼命賺錢,盡情享樂。生活在此社會中的信徒危機之一是:太過忙碌,或是被今生的思慮所累。如忙於家務,忙於生活,忙於工作,忙於做生意;或是早出晚歸,晚上回來後也不能安心,甚至忙得精疲力盡,睡眠的時間也減少了,禱告讀經的靈修時間也被剝奪了。這樣長此下去,不但身體要搞垮了,而靈性生命也要漸漸枯萎、死亡了。

  現代信徒的危機之二是:錢財的迷惑。有人為了多賺錢,甚至起早摸黑,加班加點。或是作雙份工作,完了一份工作,下午晚上還要趕作另一份工作。或是不分白晝黑夜地作生意,一心賺取更多的錢財。為了工作,為了做生意,甚至主日也未能參加聚會。.

  其實,我們即使暫時多賺了一點錢,到頭來也是一場空,身心交瘁,病痛纏身,完全得不償失。但願我地能接受主耶穌的提醒:「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太16:26)

  使徒保羅也勸告信徒說:「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因為我們沒有帶甚麼到世上來,也不能帶甚麼去。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但那些想要發財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慾裏,叫人沉在敗壞和滅亡中。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前6:6-10)

  現代信徒的危機之三是:世俗宴樂的引誘。世俗的音樂,歌曲,電影,電視,戲劇和小說,眼目的情慾,口腹的情慾,肉體的情慾,和今生的驕傲,都是撒但對我們的網羅。過去我們的信徒都不進電影院或劇院,但現在電影、劇集等等都已進入電視機中。現在家家戶戶都已有電視機,電視機內已可輕易收看各大網上電影或劇集的收費或免費平台諸如Netflex、Disney+、Youtube。電視和電影中充斥着色情和暴力的情節。也有很多神不喜悅的事情,在電視電影中都被淡化或扭曲。人在不知不覺中很容易被電視和電影中的劇情所同化,甚至被蒙蔽。

第四種土地:好土

  好土是指人聽了道理後,不但真誠相信,而且立即信而悔改,被主的寶血洗淨,重生得救,獲得屬靈新生命,並且重生後天天不斷在基督裏健康成長,為要長大成人,以致能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在屬靈生命成長過程中,每天不斷禱告、感恩和祈求;不斷研讀聖經,默想主的話語;不斷謙卑悔改,求靠主的寶血而因信稱義,求靠主的恩助而離罪成聖,聖而又聖,更深愛神愛人;不斷靠主幫助以服務行善,傳道救靈責任,凡事感恩,靠主常樂,得勝一切考驗,以致他的屬靈生命能不斷向下深深扎根,向上蓬勃生長,不斷在主裏結出豐盛的果實來,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至於「好土」能結多少果子,是和他們在屬靈生命成長過程中接受太陽的光照,雨水的滋潤,和肥料的吸收多少有關,也和他們加強田間管理,防治病蟲害,不斷剷除雜草、荊棘等工作有關。照樣,信徒若要自己的人生能多結果實,也要多多在禱告讀經中接受公義日頭基督的光照,聖靈雨露的澆灌、滋潤,並從神的話語中多多吸收養料;不斷在主裏追求完全成聖,更深愛神愛人;不斷追求完全,像天父完全一樣;不斷效法主耶穌的完美無瑕榜樣,捨己救人,凡事感恩,靠主常常喜樂,不斷在主裏多結美果榮耀神。

 

結語

  求主幫助我們省察自己的心田究竟是屬於哪一種土地。當你聽道時,主的道是落在土淺石頭地?荊棘之地?還是落在好土中結出豐盛的果實來?求主幫助使我們的心田成為好土,讓真道的種子能在我們心裡向下深深扎根,向上生長,多接受公義日光的光照,多獲得神話語的澆灌,以致能多結果子,榮神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