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就是七日的第一日)晚上,門徒所在的地方,因怕猶太人,門都關了。耶穌來,站在當中,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說了這話,就把手和肋旁指給他們看。門徒看見主,就喜樂了。耶穌又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說了這話,就向他們吹一口氣,說:「你們受聖靈!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赦免了;你們留下誰的罪,誰的罪就留下了。」那十二個門徒中,有稱為低土馬的多馬;耶穌來的時候,他沒有和他們同在。那些門徒就對他說(英語為`kept telling him’):「我們已經看見主了。」多馬卻說:「我非看見他手上的釘痕,用指頭探入那釘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總不信。」過了八日,門徒又在屋裏,多馬也和他們同在,門都關了。耶穌來,站在當中說:「願你們平安!」就對多馬說:「伸過你的指頭來,摸(原文是看)我的手;伸出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總要信。」多馬說:「我的主!我的神!」耶穌對他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你因為看見了我才信嗎?);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約20:19-29)
多馬被稱為「多疑的多馬」,到底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多馬原名低土馬(Didymus),意思是「孿生」。多馬的多疑性格,幾乎是所有基督徒的縮影,其實其他門徒也是一樣。當主復活顯現在他們中間時,他們都以為所看見的是魂。「耶穌親自站在他們當中,說:「願你們平安!」他們卻驚慌害怕,以為所看見的是魂。耶穌說:「你們為甚麼愁煩?為甚麼心裏起疑念呢?你們看我的手,我的腳,就知道實在是我了。摸我看看!魂無骨無肉,你們看,我是有的。」說了這話,就把手和腳給他們看。他們正喜得不敢信,並且希奇;耶穌就說:「你們這裏有甚麼吃的沒有?」他們便給他一片燒魚。他接過來,在他們面前吃了。」(路24:36-43)門徒們都不相信耶穌復活,只是沒有像多馬說了出來。多馬直接說了出來,反而最終因主的格外恩典使他更認識耶穌。多馬的名字出現在三卷對觀福音的使徒名單內(太10:3;可3:18;路6:15),但三卷都沒有記載他的言行。反而在約翰福音(補充福音),雖然沒有完整記載使徒名單,但卻有三段與多馬相關的記述。
一、約翰福音11章5-16節:多馬愛主,甘願冒生命危險也與主同行
耶穌素來愛馬大和他妹子並拉撒路。聽見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兩天。然後對門徒說:「我們再往猶太去吧。」門徒說:「拉比,猶太人近來要拿石頭打你,你還往那裏去麼?」……耶穌就明明的告訴他們說:「拉撒路死了。」……多馬,又稱為低土馬,就對那同作門徒的說:「我們也去和他同死吧。」
二、約翰福音14章1-7節:多馬細心聆聽、重理性思考,有求知欲
你們心裏不要憂愁;你們信神,也當信我。在我父的家裏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裏去,我在那裏,叫你們也在那裏。我往那裏去,你們知道;那條路,你們也知道(有古卷:我往那裏去,你們知道那條路)。」多馬對他說:「主啊,我們不知道你往那裏去,怎麼知道那條路呢?」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你們若認識我,也就認識我的父。從今以後,你們認識他,並且已經看見他。就是因為多馬提出這問題,主耶穌才道出這極其重要的信息:「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
三、約翰福音20章19-29節
- 主耶穌第一次向門徒顯現,故意給他們看祂的身體,因為他們將來必須要做主耶穌肉身復活的見證人。
- 作為十二使徒中一份子的多馬,錯過了與門徒一起看見主的顯現。有甚麼原因叫他沒有與使徒在一起呢?為甚麼他停止了聚會呢?
- 多馬也錯過了領受聖靈和被差遣的機會。
- 這八天到底多馬是怎樣過的呢?心情又如何呢?
- 就算那些門徒不斷對他說 `kept telling him’:「我們已經看見主了。」多馬卻說:「我非看見他手上的釘痕,用指頭探入那釘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總不信。」這是「條件式」的信心,「非看見……總不信」。我們信耶穌是否也是一樣?
- 耶穌非常愛多馬,甚至可以說是特別愛他,不但特別為他再次顯現,更主動回應他早前在門徒中的提問。
- 27節:(主耶穌)就對多馬說:「伸過你的指頭來,摸我的手,伸出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總要信。」這句說話顯示主耶穌知道多馬的想法,多馬沒有向主耶穌提出要求,乃是主親自讓多馬摸祂的身體。
- 聖經沒有記載多馬有否伸出他的手來摸主耶穌的身體,但主耶穌提醒他,不要疑惑,總要信。主耶穌今天仍藉多馬的經歷提醒我們。
- 當多馬一信的時候,他的反應是向主耶穌說:「我的主,我的神。」心靈的眼睛開啟了,就看見神的榮耀,就是神自己。
- 從來沒有人直接稱耶穌為神,而多馬就是第一個稱呼主耶穌為「我的神」的使徒,這是信仰上最重要的宣告,承認耶穌基督是主、是神!多馬的宣告為整卷約翰福音作出結論,正好與約翰福音1章1節:「太初有道……道就是神」首尾呼應。
人的原則是「看見才信」;主的原則是「信才看見」
(一)約翰福音11章17-40節
耶穌到了,就知道拉撒路在墳墓裏已經四天了……馬大對耶穌說:「主啊,你若早在這裏,我兄弟必不死……耶穌對他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麼?」……耶穌又心裏悲歎,來到墳墓前;那墳墓是個洞,有一塊石頭擋着。耶穌說:「你們把石頭挪開。」那死人的姊姊馬大對他說:「主啊,他現在必是臭了,因為他死了已經四天了。」耶穌說:「我不是對你說過,你若信,就必看見神的榮耀麼?」
主耶穌的原則:你若信,就必看見。
(二)約翰福音14章1-7節
耶穌說:「你們心裏不要憂愁;你們信神,也當信我……」多馬對他說:「主啊,我們不知道你往哪裏去,怎麼知道那條路呢?」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你們若認識我,也就認識我的父。從今以後,你們認識他,並且已經看見他。」
主耶穌的原則:仍然是先信(第一節)後看見(第七節)。
(三)約翰福音20章29-31節
耶穌對他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你因為看見了我才信嗎?);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耶穌在門徒面前另外行了許多神蹟,沒有記在這書上。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
- 能看見才信不一定不好。
- 主耶穌升天後世世代代的人,雖然沒有機會看見主復活的身體,但若信,就是有福的。
- 這是主親自提出的一個屬靈原則,就是: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
- 這也是為甚麼老約翰不把另外行了許多的神蹟記載在約翰福音(這書)上的原因,就是神蹟不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信心。31節說:「但記這些事(特別是多馬的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
- 所以約翰用這幾節來總結他多年前看見耶穌與多馬的對話,這才是最重要的,比起其他的神蹟更加重要。因為神蹟不能叫人信神:
- 「猶太人是要神蹟,希臘人是求智慧」(林前1:22)。神蹟是可以看見的;智慧是理性可以明白的。這就是一般人的要求,需要看見,需要明白。
- 門徒親眼看見耶穌行了很多神蹟。例如:以水變酒,醫治好大臣的兒子,醫治好癱瘓38年的人,給五千人吃飽,耶穌在水面行走,又醫治好生來瞎眼的人,最重要的是叫拉撒路從死裏復活。如果他們看見就能信,他們應該比較容易相信耶穌自己都能夠復活。可惜,他們看見了,卻是不信。
- 即或看見了就信,也可以「信錯」。「七日的第一日清早,天還黑的時候,抹大拉的馬利亞來到墳墓那裏,看見石頭從墳墓挪開了,就跑來見西門‧彼得和耶穌所愛的那個門徒,對他們說:「有人把主從墳墓裏挪了去,我們不知道放在哪裏。」……先到墳墓的那門徒(約翰)也進去,看見就信了。(因為他們還不明白聖經的意思,就是耶穌必要從死裏復活。)於是兩個門徒回自己的住處去了。」(約20:1-8)約翰信甚麼?他只是信有人把主從墳墓裏拿了去,就是信錯。
- 出埃及記說得很清楚,神蹟是不能叫人相信神的。以色列人看見紅海分開,但卻不信神,仍然埋怨神。以色列人看見神每天賜下嗎嗱,但他們仍然不信神。因此在曠野浪費40年,神說:這是不信的一代,這代不能進入應許之地。
- 甚麼是神蹟?其實神蹟就是神一切的作為,包括祂的創造,你和我的生命都是神蹟。你和我的心臟仍在跳動,已經是神蹟。但我們並不是每一個人都相信神。
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到底我們是信甚麼呢?「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神是),且信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來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