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希米選定了從北邊的羊門開始,以逆時針的方向,依順序分段,分配給人修護。依次是魚門、古門、谷門、糞廠門、泉門、水門、馬門、東門、哈米弗甲門。城門是神子民出入聖城的通路,預表信徒屬靈生命的經歷,是循序漸進的。「羊門」預表信徒重生的經歷──主是羊的門:人必須從基督入門,才能得着基督作生命。今天我們分享「魚門」。

  「哈西拿的子孫建立魚門,架橫樑、安門扇,和閂鎖。其次是哈哥斯的孫子、烏利亞的兒子米利末修造。其次是米示薩別的孫子、比利迦的兒子米書蘭修造。其次是巴拿的兒子撒督修造。其次是提哥亞人修造;但是他們的貴冑不用肩擔他們主的工作。」(尼3:3-5)

  • 魚門是所羅門時代耶路撒冷城的一個大城門,商人從推羅和加利利海把魚獲通過魚門進入耶路撒冷作買賣。
  • 很多人都一起重修魚門,但提哥亞人的長官卻不願意參加。耶穌曾指責法利賽人:「他們把難擔的重擔捆起來,擱在人的肩上,但自己一個指頭也不肯動。」(太23:4)
  • 重修魚門,預表跟從主的人要「得人如得魚一樣」(太4:19),乃指信徒經過羊門這個屬靈的起點後,便要傳揚福音,得人如得魚。

  「耶穌在加利利海邊行走,看見弟兄二人,就是那稱呼彼得的西門和他兄弟安得烈,在海裏撒網;他們本是打魚的。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他。從那裏往前走,又看見弟兄二人,就是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他兄弟約翰,同他們的父親西庇太在船上補網,耶穌就招呼他們,他們立刻捨了船,別了父親,跟從了耶穌。」(太4:18-22)

  「天國又好像網撒在海裏,聚攏各樣水族,網既滿了,人就拉上岸來,坐下,揀好的收在器具裏,將不好的丟棄了。」(太13:47-48)

  「你為何使人如海中的魚……他用鉤鉤住,用網捕獲,用拉網聚集他們;因此,他歡喜快樂。」(哈1:14-15)

  • 世人就像海中的魚,隨波逐流,等候滅亡。因此主呼召我們去得人如同得魚一樣。得魚的方法有兩種,就是釣魚和網魚。
  • 釣魚:是個人用魚餌把魚吸引過來,釣魚的人要有耐性,等到魚來吃餌,就可以把它拉上來。釣魚就代表個人去接觸福音朋友,以合適的方法(魚餌)去得人,把人拉到主前。安得烈一信主就釣了一條大魚(他的哥哥彼得);腓力也釣了拿但業。
  • 撒網與釣魚不同,是多人一起合作的。馬太福音13章48節所提到的「人」是眾數,不是單數。撒網就代表教會去傳福音。撒網後還要拉網和收網,否則即使網了很多魚,魚還是留在海中,也可以游走。很多時候,拉網比撒網更困難,尤其魚獲較多時,更需要多人一起拉網和收網,萬一拉得不好,甚至拉破了網,魚獲便漏走。
  • 教會傳福音也是一樣。講員就像負責撒網,眾弟兄姊妹就像一起拉網和收網,就是作邀請、陪談、代禱、鼓勵決志等等。若能把網拉得緊收得好,叫網不破,便能叫多人得救。
  • 揀好的收在器具裏:網撒打魚,常常會把許多其他東西都一併網上來,甚至有些不是魚。因此還要坐下,慢慢揀選,把好的放在器皿裏,把別的丟掉。所以傳福音之後還要作跟進,把真心信主的人帶進教會。
  • 補網:漁夫撒過網之後要把網曬乾,有時還要補網,以準備下一次撒網之用。我們在傳福音之後,也要檢討有甚麼不足,以至未能得人;又或看看可以怎樣補一補,使本來未決志的朋友能決志信主。
  • 在初階段被主呼召時,彼得在撒網;約翰在補網。我們是否也可以在這兩方便為主得人如得魚呢?

  耶穌站在革尼撒勒湖邊,眾人擁擠他,要聽神的道。他見有兩隻船灣在湖邊;打魚的人卻離開船洗網去了。有一隻船是西門的,耶穌就上去,請他把船撐開,稍微離岸,就坐下,從船上教訓眾人。講完了,對西門說:「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西門說:「夫子,我們整夜勞力,並沒有打着甚麼。但依從你的話,我就下網。」他們下了網,就圈住許多魚,網險些裂開,便招呼那隻船上的同伴來幫助。他們就來,把魚裝滿了兩隻船,甚至船要沉下去。西門‧彼得看見,就俯伏在耶穌膝前,說:「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他和一切同在的人都驚訝這一網所打的魚。他的夥伴西庇太的兒子雅各、約翰,也是這樣。耶穌對西門說:「不要怕!從今以後,你要得人了。」他們把兩隻船攏了岸,就撇下所有的,跟從了耶穌。(路5:1-11)

  • 在此之前,彼得曾被他兄弟安得烈帶到主面前,又捨了網跟隨了主,如今又回去打魚。
  • 「我們整夜勞力,並沒有打着甚麼。」放棄跟隨主的人就會變成這樣。然而,主給彼得轉機,這轉機也基於他的順服(但依從你的話),縱使是有點勉強。彼得毫無怨言地讓耶穌使用他的船,也遵行主的話把船開到水深之處。「把船開到水深之處」就象徵接受十字架更深的對付,以至得到豐富的回報。因經歷主的看顧,最終認罪悔改,在下網之前稱呼耶穌為夫子,如今卻奉耶穌為主。
  • 這次呼召與第一次有點不同,這次主耶穌特別提醒彼得「不要怕」。原來人是會因怕服事主而失去地上的利益。主卻扭轉彼得錯誤的思想,讓他知道只要順服為主作工,主會顧念他的需要。
  • 人是要得魚(屬地的東西),而神是要得人。跟隨主的人,必須捨棄魚而為主得人。

  這些事以後,耶穌在提比哩亞海邊又向門徒顯現。他怎樣顯現記在下面:有西門‧彼得和稱為低土馬的多馬,並加利利的迦拿人拿但業,還有西庇太的兩個兒子,又有兩個門徒,都在一處。西門‧彼得對他們說:「我打魚去。」他們說:「我們也和你同去。」他們就出去,上了船;那一夜並沒有打着甚麼。天將亮的時候,耶穌站在岸上,門徒卻不知道是耶穌。耶穌就對他們說:「小子!你們有吃的沒有?」他們回答說:「沒有。」耶穌說:「你們把網撒在船的右邊,就必得着。」他們便撒下網去,竟拉不上來了,因為魚甚多。耶穌所愛的那門徒對彼得說:「是主!」那時西門‧彼得赤着身子,一聽見是主,就束上一件外衣,跳在海裏。其餘的門徒離岸不遠,約有二百肘,就在小船上把那網魚拉過來。他們上了岸,就看見那裏有炭火,上面有魚,又有餅。耶穌對他們說:「把剛才打的魚拿幾條來。」西門‧彼得就去,把網拉到岸上。那網滿了大魚,共一百五十三條;魚雖這樣多,網卻沒有破。耶穌說:「你們來吃早飯。」門徒中沒有一個敢問他:「你是誰?」因為知道是主。耶穌就來拿餅和魚給他們。耶穌從死裏復活以後,向門徒顯現,這是第三次。(約21:1-14)

  他們吃完了早飯,耶穌對西門‧彼得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耶穌說這話是指着彼得要怎樣死,榮耀神。)說了這話,就對他說:「你跟從我吧!」(約21:15-19)

  • 這些事:包括彼得三次不認主、主被釘十字架、門徒四散和親眼看見復活的主。「這些事」也可以代表我們過往已過的種種經歷,包括所有的軟弱和得勝。
  • 「西門彼得對他們說:我打魚去。他們說:我們也和你同去。他們就出去,上了船,那一夜並沒有打着甚麼。」他們又再次重操故業,這也是我們的反照。雖然他們都是老練的漁夫,但整夜都打不着甚麼。
  • 「天將亮的時候,耶穌站在岸上,門徒卻不知道是耶穌。」感謝主,黑夜必不太長,有人說主的顯現就是屬靈的天亮。但可惜他們不知道是主,不知道一切都有主安排。
  • 然而,主有豐盛的憐憫:「你們有吃的沒有?」又叫他們把網撒在船的右邊,就必得着。他們又再一次經歷主所賜的豐富。
  • 「他們上了岸,就看見那裏有炭火,上面有魚,又有餅。」當主被拉到大祭師的院子被審問時,彼得在炭火面前否認了主,如今主卻在炭火面前供應他。原來他們根本無須去打魚,因為主早有預備,除了魚還有餅。生活所需往往是為主作工的最大敵人。
  • 最後,主再次呼召彼得,要他餵養主的羊,一生跟從他:不要怕,為主得人如得魚一樣。

  「羊門」預表信徒重生的經歷,重建羊門之後便要立即修建「魚門」,也就是開始為主得人如得魚。


思考/行動:

  1. 「人是要得魚;神是要得人」。此話對你作為基督徒的人生有甚麼啟發?
  2. 主耶穌說:「不要怕!從今以後,你要得人了。」我們未能為主得人,其中一個原因是「怕」。你是否也「怕」呢?如果怕,是怕甚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