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撒下11; 12:1-14; 詩51
一、引言
當我們偶有過失時,別人對我們有忠告、責備,我們又應該有甚麼的態度?是否「快快的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怒」(雅1:19)?這次延續去年的方向:從勸諫、聆聽的角度繼續去看舊約的人物。這次以大衛失敗的歷史去看看如何規勸別人,以及被勸的,又有甚麼要留意。
二、背景 (撒下11)
聖經中眾多人物中,只有大衛得着神稱讚為「合神心意」的人(撒上13:14)。雖然如此,但他也曾犯下極大的罪,其中一件,就是撒母耳記下11章記述,大衛與拔示巴(勇士烏利亞的妻子)行姦淫的惡事。大衛因「看見一個婦人(拔示巴)沐浴」而生淫念,不但沒有逃避這私慾,反之與她行淫。但神卻使她因姦成孕,大衛為此不得不掩蓋事件,運用權力調動她丈夫回來,兩次鼓勵他們夫婦同房以掩蓋由大衛成孕,可惜忠心的烏利亞兩次也沒有回家,最後惟有指使約押「借亞捫人的刀殺害赫人烏利亞」(撒下12:9)。然後,大衛娶了他的妻拔示巴,可是「耶和華甚不喜悅。」(撒下11:27) 最後,神差遣先知拿單去責備大衛,宣告了神的懲罰。
三、拿單的勸戒:以愛心說真話 (撒下12:1-4)
拿單向王勸諫,是「耶和華差遣拿單去見大衛」(撒下12:1),是有神的感動,並不是憑血氣、肉體的憤怒。責備時,距離大衛犯姦淫至少有10個月,因為「給大衛生了一個兒子」(撒下11:27)後,神才差遣他。大衛在這10個多月沒有處理這罪,但神不願意祂所愛的人永在罪中受痛苦,要挽回這人。
拿單的責備隨了有神的感動外,他自己亦非常勇敢。因為伴君如伴虎,舊約歷史不乏君王欺壓甚至殺害先知,更何況之前大衛為淹蓋通姦之事,亦已殺害忠心而無辜的勇士烏利亞,若多殺一個先知,也不是沒有可能的。面對神的「高危任務」,拿單忠於神的差遣,甚至願意因勸諫而付上代價。你我規勸、挽回他人之時,又是否憑愛心願意付代價?雅各書說挽回他人是重要的:「叫一個罪人從迷路上轉回便是救一個靈魂不死,並且遮蓋許多的罪。」(雅5:20)
除了有神的差遣及勇敢外,拿單的規勸亦很有技巧。神讓拿單有智慧地先說一件案件,讓大衛先評評理。拿單這樣作,是基於當時君王有審理百姓案件的做法,這樣大衛便不會警惕先知所說的是針對自己。再者,這案件改用富戶強搶窮人的財產,就是「所買來養活的一隻小母羊羔」(撒下12:3),是尋常、普通的案件,當中避開了大衛的罪,沒有提及殺人、強搶民婦或通姦。使大衛能夠抽離的評評理。但故事中的財產,則是富人有很多,但窮人卻只有一隻,是大衛與烏利亞的妻子數目相似,實在很有智慧,也引大衛抽離地思考及作出判斷。
四、被勸的大衛:謙卑承認罪過 (撒下12:13-14)
神沒有在大衛犯罪後立刻責備,乃是給了大衛頗長的時間(至少10個月),盼望他回轉。正如民數記所說神的性情:「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赦免罪孽和過犯;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民14:18) 我們信主後,總有犯罪的時候,甚至有離開神的時候,我們有否察覺是神在寬容我們,等待我們回轉?
大衛聽了先知的「案件」,本能地立即下了判斷:「我指着永生的耶和華起誓,行這事的人該死!他必償還羊羔四倍;因為他行這事,沒有憐恤的心。」(撒下12:5-6) 其實,這是否你和我的寫照?我們聽道時的態度,是否也像大衛,是指着他人的,與己無關?羅馬書說:「從前所寫的聖經都是為教訓我們寫的」(羅15:4),不是教訓他們寫的!此外,我們又有沒有隨便批評論斷,有沒有先省察自己?「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太7:3) 又是否待人以嚴、律己以寬?
但知拿單責備大衛:「你就是那人」(撒下12:7) 時,大衛的反應如何?他沒有責備拿單,因為大衛有悟性,並知道對方為他好,所說的也全對。他立刻在神面前服下來認罪:「我得罪耶和華了!」(撒下12:13) 以致神也「立刻」回應並赦罪:「耶和華已經除掉你的罪,你必不至於死。」(撒下12:13) 大衛也是我們的一個好榜樣──願意聆聽並立即悔改,沒有諉過他人,真心悔改認罪。神在我們認罪後,也會立即赦免。
大衛認罪的心如何?詩篇51篇標題是「大衛與拔示巴同室以後,先知拿單來見他……」正是大衛接受先知責備,向神認罪悔改而寫:「神啊,求你按你的慈愛憐恤我!按你豐盛的慈悲塗抹我的過犯!求你將我的罪孽洗除淨盡……我的罪常在我面前……我向你犯罪……我是在罪孽裏生的……求你掩面不看我的罪,塗抹我一切的罪孽。」特別是17節:「神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神啊,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更反映出大衛的徹底知錯的心如何從罪中轉向神,真誠的祈求神因着祂的慈愛和憐憫,來寬恕他、赦免他,拯救他,為他造清潔的心,重新賜下正直的靈,迫切祈求從罪中獲得完全的赦免和潔淨。
大衛悔改之後,不像從前淹蓋這件事,相反,「他作這詩,交與伶長」(詩51標題) 讓其他人警惕,不要重蹈覆徹,他沒有低調處理。這種對付罪的態度,實在是我們的榜樣。
大衛懂得覺悟,有悟性,也不會只聽恭維奉承的話 (孫兒羅波安則不用老人有用的意見),並有謙卑的心,願意悔改的心,也有着行動配合。
總結
神愛我們,不願意祂所愛的人不悔改而承受祂更大的怒氣,而願意他悔改。神要藉着大衛的悔改啟示神有赦罪之恩,叫犯罪的人不至絕望。神也不願意大衛成為他人的絆腳石,叫人效法他的惡行;祂要大衛成為別人達到至善的模範。
人因着罪性,容易犯錯。我們會否懷着愛心,有技巧的指出別人的錯誤,在愛中挽回他?盡忠為身邊的弟兄姊妹作守望?另方面,我們是否有大衛那樣的心,敏銳於神的提醒並迅速悔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