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 (9)
經文:約翰福音1:40-42;馬太福音4:18-20
在教會所定的這主題下,我們曾從希伯來書勸勉的話裏,稍微看過一點聖靈所啟示,要我們認識的神的兒子,盼望我們能更多的仰望這位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往前,我們將從使徒彼得的認識主,以及主在他身上的工作來思想,看他如何蒙恩認識神的兒子,又如何蒙召為基督的門徒,主是如何一步步地引導他,使他更深的認識自己,生命逐漸被改變,來成就主呼召祂的旨意。
一、彼得的與主初遇
彼得所以會認識主,是因着他的兄弟安得烈。那一天,施洗約翰和他的兩個門徒(其中一位是安得烈),站在一起,看見耶穌經過,約翰就說:看哪!神的羔羊。安得烈和他的同伴(相信是約翰),隨即就跟從了耶穌,並且當天就與耶穌同住。隨後安得烈就立刻去找他哥哥西門,告訴他:「我們遇見彌賽亞了。」(約1:41) 於是領他去見耶穌。就這樣一次與主相遇,西門的生命就起了奇妙的轉變。他在主面前雖然沒有說甚麼,但耶穌仔細的看着他,對他說的話:「你是約翰的兒子西門,你要稱為磯法。」(約1:42) (磯法是亞蘭文的音譯,翻作希臘文就是彼得)。
西門原是個怎樣的人?聖經告訴我們,他兄弟二人,以及腓力、拿但業、約翰,都是加利利人。在當時住在耶路撒冷和猶太地的猶太人眼中,加利利乃是一群混雜、不夠正統、且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他們稱這些人為「外邦人的加利利」(太4:15)。再者,他們大多更是粗陋不文的漁夫,職業低微。但希奇的,主耶穌十二個門徒,除了可能是猶太地來的加略人猶大之外,其餘的卻都是加利利人。但這些人包括西門,顯然都懷着一顆對彌賽亞到來的深切渴望之心。他們外表是粗獷的,但內裏卻是敬虔、單純渴慕的。因此他們得以遇見神所應許的彌賽亞。正如主所說:「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太5:8) 並且他們更得蒙主的呼召。西門不僅遇見基督,不僅得救了,主更要在他生命中作工,所以主對他說:「你是約翰的兒子西門。」這話簡單說,你是個由你父親約翰所生的一個普通的人,但你要稱為磯法(彼得),意思是石頭、磐石。
我們的主,祂那透徹屬靈的眼光透視西門的內心和為人。祂看見在這個人的裏面,神不僅已經作了工,在他身上神還要作更大的工。所以主預告:你將要成為一個新人,被改變為堅固的石頭,成為被建造的材料。這對西門他何曾想到?他的天性怎像是塊堅固的石頭?從聖經的記載看,即便在跟從主之後,他的衝動,將他的軟弱,搖擺不定,隨時改變的性情都暴露無遺。但是感謝主,主對他說,你要稱為磯法,要成為堅固的石頭。也因此,在往後的日子裏,我們看見主藉着各樣的人事物、環境,一面顯出他天然的生命,他的己;另一面,主逐在他身上改變他,建立他。感謝主,到了一天,彼得寫書信的時候說:「主乃活石…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彼前2:4-5) 那時他明白神的工作。
不僅如此,我們看見,到了新天新地,聖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裏從天而降,這城根基上有羔羊十二使徒的名字,根基乃是用各樣的寶石修成的,可能那頭一根基就是彼得,他成了碧玉了(啟21:14,19)。在啟示錄4章3節,約翰看見坐在寶座上的主的榮耀就像碧玉。那日,彼得成了像主自己榮耀那樣的碧玉。這實在是神的恩典。今天神在我們這些認識神兒子的人身上,要作同樣的工作,叫我們在認識神的兒子的道路上被陶造,不只生命成長,更要長成基督長成的身量,模成神兒子的樣式。因為我們來到祂面前也就像活石,是為着被建造的。
二、西門彼得的蒙召
到了馬太福音第4章,我們看見,施洗的約翰被下到監裏了。他為甚麼被送到監裏?因為他責備希律娶了他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羅底,他兄弟還在,他就把他的妻子給娶過來,這是不合理的事,如此激怒了希律,不敢殺他,就將他收到監裏。耶穌聽見這事,就從猶太地退到加利利。也從那時起,耶穌就開始,單獨地擔負作神見證的工作。祂知道當祂作成了父所交付祂的,祂離世以後作神的見證的工作需有人接續祂,所以祂就呼召人來跟隨祂,作祂的門徒。
有一天,當祂在加利利海邊行走,祂看見西門彼得和安得烈,弟兄二人在海裏撒網,主就呼召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太4:19) 感謝主,他們立即就捨了網,跟從了祂。或說,他們不是已認識主了嗎?是的!但在那之後,他們又回去打魚了,這期間可能有幾個月。現在主來向他們發出呼召。這呼召是甚麼?主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但當我們仔細的讀、思想,就要看見主的話重點乃是「跟從我」。很多人,把這兩句話連在一起,並且常以為,跟從主,就是為去得人如魚。所以就把重點放在得人如魚,放在工作上。結果是重在工作卻沒有在跟從主。然而主的話說:「來跟從我」。不錯,主的確說:「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但得人如魚不過是跟從主的結果。我們絕不能把次序弄錯。主要人來乃是跟從祂。
甚麼叫跟從主?約翰福音12章26節,主說:「若有人服事我,就當跟從我;我在哪裏,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裏」;馬可福音3章14節說:主設立十二個人,要他們常和自己在一起。所以跟從主就是常和主在一起,主在那裏,跟從的也就當在那裏。與主常在一起,跟隨主,是為作主的門徒。不錯,有一天主要打發他們出去,他們出去作主的工,主也給他們權柄(太10:1),但是若沒有學會常和主在一起,跟從主,就不能為主出去。
為甚麼要常和主在一起?這正是作門徒的學習。門徒不是學生,門徒要學的不是技藝。古時候作門徒乃是要離開自己的家,搬到師傅那裏與他同住,是日夜和他在一起。他也不是在一進門就教這學徒手藝,有些學徒可能兩年還在師傅家做雜務、作粗工。為甚麼?因為他需要學的,不只是師傅的手藝技能,他更重要是先從師傅身上,學他的為人、作風、人生的哲學,然後才是技能。因為有一天,他出來所代表的就是他的師傅,人從他身上看到的是他師傅的模樣,幾乎可以說,他就是他師傅的「複製品」,師傅的生命和技能同時在他身上被表現出來。這才叫作作門徒,也才叫作跟從主。
今天我們說要認識神的兒子,怎樣認識?無疑,神是樂意將祂的兒子啟示在我們心裏,叫我們在靈裏能認識祂,但神的心更是要我們因着認識祂,而愛慕祂,跟從祂。除非我們學會了時常親近主,與主常在一起,以致我們能更多認識祂,我們的生命就無法長大,更無法長大成人,長滿基督長成的身量。怎樣常和主在一起?相信我們都知道,這全在於我們每天花在讀經,禱告親近主的時間有多少,我們在生活中學會隨從聖靈而行有多少。如果我們是常與主交通,常有在主話語光中的學習與經歷,我們就能越發對我們所要認識的神的兒子,有更多的認識。我們的生命就能長進,聖靈也就要在我們身上作變化我們的工作,叫我們逐漸長滿基督長成的身量。願主恩待我們。常幫助我們進入這認識神的兒子的實際。
思想問題:
- 重温彼得遇見主和蒙召的故事,你是否也想到了自己蒙恩的經歷?當時最觸動你的是甚麼?你覺得自己當時的生命發生了甚麼樣的變化?
- 「跟從主」乃重在與主常在一起,而非僅僅工作。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常為了事工而忙碌,忽略了與主建立親密的關係?你認為如何才能更好地平衡事奉與親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