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箴十五8-9、29;箴廿八9;路十一1-2;太十八18-20;瑪三16
言是舊約智慧書的代表,但論及禱告的經文卻祗有三次,然而這三段經文已把個人禱告及團體禱告的精華點出。我們今年有團體禱告的學習,讓我們藉著箴言的提醒及主耶穌基督的教導,重點交通這教會禱告的職事。
一、個人禱告的重點
禱告是團體禱告的基礎,若我們連個人禱告也沒有,更難有團體禱告的學習。箴言廿八章九節:「轉耳不聽律法的,他的祈禱也為可憎」。「他的」是單數,所以是指個人的禱告,神說不聽神律法的人,他的禱告是可憎的。換句話說你不聽神的話,神也不聽你的禱告,所以研讀神的話及禱告向神說話是不可分的。
二、團體禱告與智慧在人間
箴言十五章說的人皆為眾數,所以是指團體禱告。八節將禱告與獻祭平衡,獻祭是祭司職事明顯的部份,在外院進行的。禱告則是祭司職事隱藏的部份,是在聖所中的香壇上獻的。今天猶太人失去了聖殿,已沒有獻祭,猶太拉比就是以每天的禱告代替獻祭。相信眾人皆祭司的我們,各項的服事是我們較強的學習,但對祭司另一個教會禱告的職事,我們的認識與學習又如何呢?
三、奉主名的聚會
馬太福音十八章二十節說:「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這正是箴言全書的主旨,智慧歡喜住在人中間,神的智慧就是基督。十九節論的是祈求,所以這裡所指的也是禱告,並且是兩三個人即團體的禱告。這個聚會是奉主名的聚會,也是主禱文中尊主名為聖的意思。聖我們不能奉其他的名禱告,因祗有主藉聖靈與我們同在。主在團體中聽人的禱告,祗有神聽人的禱告,我們奉主名邀請主的同在,表明主的神性。拿但業因為在無花果樹下禱告時,主說自己已看見他,拿但業就知道主是神,曾聽他的禱告。
四、天上的捆綁與釋放
馬太福音十六章十九節也是十八章十八節的經文,兩節經文並不容易理解,最新的環球新譯本甚至在註解中表明原文意思不易肯定。因以往學習希臘文的人皆以英文為基礎,但面對原文時常遇見不少問題。這裡地上的動作是過去式,而天上的動作卻是未來式加上完成式,「把」一字則是未來式。一句說話中同時出現過去式,未來及完成式,在英文來說是不可思議的。今天所有的譯文祗有更改原文的時式,得出現有的譯文。近年我們開始明白希臘文有異於英文,對時間的表達不強,但對重點的表達卻異常注重。以往的過去式是表達一些動作但不是重點,現在式所要表達的是較重要的部份而完成性卻是最重要的地方,而馬太這裡所用的是一種稱為迂迴結構(periphrastic),是指出重中之重的地方,所以這裡神要我們看重的是天上已作的事實,地上的動作祗是基於天上已作的事。
五、國的鑰匙
馬太十六章中主將天國的鑰匙給教會,是要教會在地上開啟天上的旨意,正如主禱告文所說:「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們開啟有多少,神的旨意就能行在地上有多少。最理想當然是百分百的開啟,但文中地上的捆綁及釋放是條件句,說明地上有可能不按天上的旨意,但教會就不能經歷神的能力。
六、同心合意的禱告
「同心合意」原文與英文合唱團是同一字,團體禱告不是獨唱式禱告。我們人數雖多,但祗有一個曲譜,祗有一位指揮,就是與我們同在的聖靈。雖然同時祗有一位肢體出聲,但不出聲者也在禱告聆聽他人的禱告,留心聖靈在他人及自己心中的引導,有感覺之處以「阿們」回應。一個曲譜通常祗有一個主題,所以禱告中的事項也不應太多,禱告時也要顧及他人,才能達至合一的地步。瑪拉基書指出神要側耳而聽並記錄聚集彼此談論追求神旨意的人,可見神是可等的看重教會團體禱告的職事。
問題:
一、我們今天個人的禱告如何?有沒有進步的空間?
二、對教會團體禱告的職事,你是否願意加入並與弟兄姊妹同心合意的侍立在神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