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太22:17-21
詩歌:259首


  人生總會遇到不少問題,就如詩歌歌詞「從我活出你的自己」,這對我們已是一個大問題,因為我們好像活不出來,但詩歌卻已有答案,就是「耶穌你是我生命」。

  今天,基督徒因着忙碌很容易失去身份:忘記了主給我們的託付,就是我們為何被召,而被召又是要作甚麼呢?

 

背景

  馬太22章所記載的背景,就是主耶穌快要上十字架,因為主耶穌所行的,得罪了很多「宗教份子」,所以法利賽人想捉拿、殺害耶穌。這班「宗教份子」為要找著耶穌的把柄,差派了法利賽人的門徒和希律黨(親政府的人)去試探耶穌。「納稅給該撒(羅馬皇帝)可以不可以?」是一條政治問題。若答「不應該」,法利賽人當然受落,因為他們想復國,反對當時的希律及羅馬政權。但若答「可以」,猶太人便不中聽!主耶穌藉着問銀錢上有甚麼,來回答「該撒的物當歸給該撒」,因為繳納人頭稅必須用羅馬的銀幣,其上有該撒的像和名號,所以應該歸該撒。

 

我們是「神的物」

  但主耶穌卻另外指出一個事實,「神的物當歸給神」。甚麼是神的物?我們是按神的像造的,我們身上有神的像(參創1:26-27);而我們今天稱作基督徒,是背負着基督的名字,那麼,我們是屬誰?是屬神。嚴格說,我們是「神的物」。不單是奉獻的錢財(例如十分之一奉獻)是神的物,其實全部十分之十也是神給與的。但在神眼中,我與你都是「神的物」。「神的物」就是我們的身份,是我們容易忘記的。

 

神的託付:見證神

  但這也是我們的託付。有甚麼身份便會活出甚麼樣的生活。託付就是要活出神的形像,要見證基督的名字。不論工作、作學生的、作家庭主婦,這個託付也在我們身上的。既然「神的物」要歸給神,所以任何的人、事、物佔據或挪用了「我們」也不應該的,因為只有神才可以使用「神的物」。倘若有一事物、物件「勞役」了我們(例如手提電話),也是「非法」的。即使基督徒也易被手提電話吸引了,變得身不由己也不自知!我們可否在乘搭交通工具時,先安靜一下,回想詩歌、靈修的經文?這樣便活出了見證,活出像「神的物」。我們現在會否被「勞役」而不自知呢?此其一。

  第二,若有一份工作,勞役我們,使我們連「底線」也沒有,例如不能出席聚會,那你便要小心,會否工作佔據了我們?我們便需要認真的向主禱告,求主帶領。

  即使自己「用自己」而不先求問神,也是「非法」的,因為我們是屬於神的。如何用我們的時間,也要求問神,這就是活出該有的見證。請不要迷失自己的身份。而我們是有着榮耀的身份!聖經中,神很少說這樣東西是我的。若有,就是代表是神特別揀選出來的,例如申命記6章6-7節指出以色列人是神特別揀選的。我們也是神所特選的!是有榮耀的身份。

  但我們作為基督徒,常常糾纏於可不可以這樣作,可不可以那樣作,好像總是活不出那榮耀的身份!

 

平凡生活中,活出見證

  其實,我們在生活中要活出榮耀身份,也不是想像中那麼困難。我們常以為作基督徒,是要作一些大事、超越的事!但是只要在一些平凡的生活中,把這位不平凡的主活出來就是了。

  使徒行傳11章26節告訴我們「門徒被稱為基督徒是在安提阿起首」。門徒因着逼迫,逃到了安提阿。起初先向猶太人傳福音,及後也傳給外邦人。安提阿的教會只開始了兩年便被稱作「基督徒」。聖經沒有記載他們作了甚麼大事,打發了甚麼使徒出去。他們只是按教導常常聚集。這裏提醒我們,不一定要作大事才能把基督的名字活出來。安提阿信徒是「被」稱為基督徒的(英文叫being called)。「基督徒」嚴格應叫作「基督人」。

  安提阿社會見到一班很特別的人,不知如何稱呼他們,但他們有同一樣的特徵,就是像基督,因此便叫他們作「基督人」(Christian)。我們若作家庭主婦到一個地步,其他人覺得你與別不同,很有「基督」。別人會否叫你作「基督主婦」(廣東話叫作「耶穌師奶」)?若你是學生、工程師,別人會否叫你作「基督學生」、「基督工程師」?不一定要作甚麼大事,在平凡生活中藉說話行事見證神。「所以,你們或吃或喝,無論作甚麼,都要為榮耀神而行。」(參林前10:31)反過來說,我們可以藉說話、行事來榮耀神,活出神的形像。我們日常的說話如何?可能一句說話便能把主耶穌帶出來。今天人們說話多取笑人、質問人,若有人說話帶着和睦,便顯然與別人不一樣,也是一個見證。

 

生活上活出神的性情

  我們在生活上有沒有「行公義,好憐憫」?(彌6:8)。我們如何對待下屬、親人?有沒有「好憐憫」?還是與世人一樣欺壓下屬?我們或會「律己」之時,也會「律人」,把要求放在他人身上。中國人也說「律己,寬人」,以寬厚的心待人。我們的神也是「行公義,好憐憫」,兩者並存。所以,我們也要「行公義,好憐憫」,才可與神同行,缺一不可,不可只要求憐憫卻不求公義。這也是神的性情。

  我們不單要作好的基督徒,神還有一個託付給我們,就是神要得着一個居所、永恆的建造。教會時代只是一個過程,所盼望的,就是將來的新城耶路撒冷,如同新婦妝飾整齊,從神那裏降下來,等候丈夫迎娶。

  但是「新城」是如何妝飾?路加福音21章5節提及當時門徒所見聖殿的輝煌,是用「美石和供物妝飾的」,這妝飾就是啟示錄所指將來的聖殿的妝飾。供物是指禮物,也是指着金。因為聖殿裏外也包上金,金碧所以輝煌。但聖經裏指金或精金是預表神性情。今天,我們若能活出神的性情(或是公義、憐憫),就在實行的那一刻,我們就有供物或禮物,就是精金,放在那永恆的建造中。所以,教會的建造,不單是週六與主日,還有週中,即是我們平常的生活中有沒有精金的成份放在「新城」裏。不論我們的生活有否壓力,是否平淡、沉悶,也不要忘記我們的榮耀的身份、寶貴的使命。

 

生活上神必看顧、保抱我們

  倘若我們要活出神自己而感到壓力,我們應仔細默想「神的物當歸給神」這一句經文,我們生活便沒有壓力。因為「神的物」中的「物」字是中文和合本加上的,原文應是「神的物」就是「神的」。試想,若是神特特的揀選的,神會如何對待?即使是我們特別揀選之物,是我們付代價所買來的,我們也會珍而重之。我們是神付代價買贖來的,從萬民中特選出來的。申命記32章10節說出神看顧、保護以色列民,如同保護眼中的瞳人。神呼召以色列民,就是要歸為作祭司的國度,但神也保護、看顧以色列民。但11節說神要訓練百姓,如老鷹搞動窩巢以訓練幼鷹學習飛行,即是搞動牠的「安舒區」。假使幼鷹支持不住,老鷹也會張開翅膀托着,神也是這樣保護我們,托住我們。神既訓練我們,也會保護我們。神透過給我們一些「環境」,讓我們當中去經歷,我們才可去見證神。倘若我們受不了,不用擔心,神必看顧,必如老鷹展翅托着我們。所以,我們生活沒有壓力,因為我們有強大後盾。

  從以‎賽亞書46章3-4節看出神對以色列人的心情(也是對我們的心情):自我們出母胎,神便保守我們、撫養我們直到年老。「我已造作,也必保抱;我必懷抱,也必拯救」(I that have made, and I will bear, and I will carry, and I will save)。但願我們記得我們是神的子民時,我們便立即放下手機,神會幫助我們去活出神的性情,雖不容易,但神會「保抱」、扶持我們。這樣,我們便會有能力。有一天,我們真的會「飛」。

  學習是一個過程,雖然學到多少實在是因人而異,但當我們學到了,那一刻便會放在「新城耶路撒冷」中。下一刻,即使我們跌倒了,神會拯救我們,再下一刻我們再學過。所以,我們不要消極的看基督徒人生,因為神是看我們所有的,不是看我們所沒有的。
  神向百姓頒佈律法以前,曾兩次向他們宣告「你們要歸我作祭司」,之後又說「我如鷹把你們帶來歸我」(參出19章)。「活出神」的條件,就是要「歸神」。即使我們軟弱失腳,也要「歸神」。

(信息從錄音整理,未經講員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