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太十一28-30
詩歌:339首


  「耶穌叫了十二個門徒來,給他們權柄,能趕逐污鬼,並醫治各樣的病症」(太十1),然後耶穌帶着門徒「往各城去傳道、教訓人」(太十一1)。許多人仍不肯接受他,只因他們活在各樣的重擔和壓制下。於是,耶穌對他們說:來吧!到我這裏,負我的軛,是容易的、是輕省的,你們就必享安息。今日,主仍呼籲我們要到他那裏來享用這份平安,得着真正的安息,不需要永無止境地擔着重擔。

  從經文看來,耶穌:

  1. 看見很多人的心靈受壓是因勞苦擔重擔。軛是工具,擔子是所負重物,負軛者就被重擔牽制住。
  2. 有容易的軛和輕省的擔子。
  3. 沒有免去人要負軛,卻要求人來選擇「負我的軛」。
  4. 教導人學習他那樣以柔和謙卑的態度來負軛。

 

我們正在負甚麼軛?

  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都會面對不同的擔子和壓力。其實正當我們走進世界,肩上便被扣上軛,擔着重擔走路。這軛是世界系統的產物,可稱為「世界的軛」,若我們接受世界的價值和標準便自然地被扣上這軛,然後被帶着走路,朝世界的樣式生活,又被世界的系統操控,無法挪開這些重擔,便成為勞苦擔重擔的人。

 

人用世界的軛找自我價值

  人在世界拼搏,在地上勞苦,其中一個原因是要證明自己的價值。我們卻不應該存這種虛妄的思想:怕被人看低,所以不停的拼命追求,為要在別人面前證明自己的價值。要證明自己有學識就要讀名校,要有銜頭;為證明自己有能力便用盡手段和時間來賺錢,又要名成利就;要證明自己懂得生活享受便追求物慾奢華,一切都是為求證明自己的價值,卻不自覺地被世界的軛牽着走,天天背負無比的重擔!

 

有兩種「軛」

  1. 世界的軛:是人接受世界的價值和標準而被扣上,它是苛刻又使人勞苦,負軛者因受捆綁而失去自由和安息。
  2. 耶穌的軛:是要求人去揀選,它是容易又輕省,負軛者當學習耶穌那樣心裏柔和謙卑,便會得享安息。

 

負主的軛、學主樣式

  主耶穌叫我們負容易的軛、擔輕省的擔子,這並非用世界的標準來量度。甚麼是耶穌的軛?就是要按神的旨意而行,要肯定我們所遭遇和面對的環境都是出於祂,自有祂的美意來成就在我們身上。要學主耶穌以柔和謙卑的態度來面對挑戰,「心裏柔和謙卑」就是不跟別人去爭競和比較,不去證明自己的價值是比別人優勝。心裏柔和謙卑的人只會殷勤工作、盡職盡責、作好主工、常存感恩,只有存這樣態度的人才能脫離世界的捆綁,那麼肩頭上便再沒有勞苦重擔了。

  基督徒要照聖經的標準生活,盡責殷勤、不怕辛苦,定必蒙神記念和保守。只管仰望和信靠天父「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太六11),並記得「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提前六8)。信靠神,不必天天為衣食住行去背負重擔。要除去虛妄的思想,不需向這人那人證明自己的價值,否則今天背的重擔,明天還要繼續背下去。

  認識神才是最重要,當我們真正認識和得着這位至高的神,我們的價值已經被肯定了。祂能夠給我們完全的滿足,不再需要去找甚麼東西來自我肯定,不再需要每天被這些重擔壓着。我們的價值只在神那裏,神造我們、救贖我們、對我們有旨意,不要再讓自己平面地活着!至高神看我們為寶貴,又讓我們事奉祂,要得着這份完全平靜的滿足,便不需要無止境地追逐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