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路12:13-21


一、比喻的源起

  有一次耶穌正在教導眾人要「防備法利賽人的酵」(路12:1),雖然耶穌被幾萬人圍着:「這時,有幾萬人聚集……」(路12:1) 有這麼多的追隨者,實在讓門徒興奮,可是耶穌卻預言會有逼迫臨到,亦教導屆時當如何面對:「人帶你們到會堂,並官府和有權柄的人面前,不要思慮怎麼分訴,說甚麼話……」 所教導的是嚴肅的事。但正在這時候,「眾人中有一個人對耶穌說:『夫子,請你吩咐我的兄長和我分開家業。』」(路12:13) 實在不合時,這個人也根本沒有在意聽主的教導!我們來到主耶穌面前,是否也只求自己的好處,而忽略主的教導?

  原來當時猶大人會找律法師去分家產。這個人誤以為耶穌是普通一位律法師,加上受多人(至少幾萬人)敬重,因此想借重耶穌的威望,逼兄長把家業分給他。其實,依據摩西的律法,對於產業的繼承、分配,已有規範(參申21:17)。

  可是耶穌卻回答說:「你這個人!誰立我作你們斷事的官,給你們分家業呢?」(路12:14) 主耶穌並非沒有權柄處理這事,也不是說祂不是斷事的官,因為「我們眾人必要在基督臺前顯露出來,叫各人按着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報。」(林後5:10) 主將會是審判人生前所行的審判官,而不是分家產這等小事的審判官!況且,祂深知人心中所存的是甚麼意念。人若完全尊重摩西的律法,就不容易有所爭執,但人若不願尊重律法,即使是斷得清清楚楚,雙方也不會真正滿意和順服,一定都認為自己吃虧、別人佔便宜,要止息紛爭,談何容易。主耶穌明白最先需要解決的,就是要能真正除去一切的貪婪,因此藉這機會教導眾人:「你們要謹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貪心,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路12:15)「免去一切的貪心」可譯作「免去各般的貪婪」(NET新英語譯本中文版),即是不單指貪財,而是貪婪的心態,貪得無厭的慾望。然後,耶穌立即以一個比喻去解釋。以下,我們就從這比喻中,來思想其中的教訓。

 

二、財主的為人

  其實,若以人的角度看比喻中的財主,必定發覺他是一個很好的人,而且讓人羨慕。

1) 用正途致富

  這位財主之所以成為財主,是他憑努勞力耕種致富,財富來源全是正當的。他完全沒有作違反律法、道德或良心的事致富;相反,卻是一位持續勤奮的人,這方面實在讓人敬佩。

2) 懂得經營、未雨綢繆

  這位財主耕種得宜,因而農產豐盛,已經是了不起的事情。並且因農產太多無法收藏,就計劃拆卸倉庫再擴建。倉庫原文是眾數,新漢語譯本加了註釋:「表示財主原本已擁有不少資產,並非只有「一座」倉庫」,即是這次很可能不是第一次擴建倉庫,而是一向都有這種部署,他兼顧前線及後勤支援,確實是一位懂得經營之道的人。「靈魂哪,你有許多財物積存,可作多年的費用,只管安安逸逸地吃喝快樂吧!」(路12:19)。從這句話,一方面代表他所積蓄的,足以使往後的日子沒有缺乏;一方面也表示出,他是一個懂得為以後的年日打算的人。

3) 有節制,沒有揮霍

  「暴發戶」這個詞我們也明白是甚麼意思,他們很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很富有。但這個財主卻完全沒有添置大屋,購買更多僕婢,更完全沒有揮霍、花天酒地 (好像浪子比喻中的小兒子只懂揮霍)。有錢而不揮霍享受實在不容易,而他確實很有節制,實在難得。

 

三、為甚麼主稱財主是無知?

  既然財主善於策劃,又不是閒賴、揮霍之人,道德上也沒有任何過錯,為何主耶穌給他一個很差的評語,稱他是「無知的人」(路12:20)?(「無知的人」可譯作「愚昧的人」(環聖)、「愚蠢的人」(新漢語))

1) 不知道財富的來源、不懂感恩

  首先,這位財主之所以富有,是因自己努力耕種。但其實耕種除了自己的努力外,更非常倚賴天氣,例如降雨、日照,甚至風向等因素。這些因素一切都是神所掌管。所以有收成,實在是神所給予的。在以利亞時,神曾使「雨就三年零六個月不下在地上」(雅5:17) 來懲罰北國以色列。財主以為單憑自己努力耕種就必定有成果,這實在使人易生驕傲。的確人要勤勞付出,但收成與否則全賴神的保守、憐憫(參申8:18)。財主完全不知道財富是神的恩典,是祂「所託付的」,因此並沒有向神感恩。實在對我們是一個提醒。

2) 不知道人的生命、所享用的也是神所掌管

  此外,人的壽數長短亦同樣不在自己的手中,乃是由神所掌管。正如神對這個財主說:「今夜必要你的靈魂。」(路12:20) 顯然,財主跟本想不到他的生命只餘不到一天時間,死亡突然臨到。

  再者,即使神賜你財富,又賜你長壽,也不代表你能享受,「……人蒙神賜他資財、豐富、尊榮,以致他心裏所願的一樣都不缺,只是神使他不能吃用……」(傳6:2) 年紀稍大的或是家中有年長的親人必定明白,因為要注意飲食健康,不是每樣食物也可以吃的。所以,能享受也應感恩。

  所以,財主其實不知道神在掌管,豐收又不懂感恩,加上不知道人的生命根本不在人的掌握,這財主實在是「無知」。

3) 不知道世上財富只能暫時持有

  再者,這位無知的財主不知道世上的財富只能「暫時擁有」,無法永恆擁有;生命一旦結束,所有賺取到的大大小小之財物只能留在世上,無法帶入另一個世界。在比喻中,神說:「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路12:20) 好像神要他立遺囑。這其實是一個值得警惕的提醒。

4) 不知道靈魂需要甚麼

  財主對自己說:「靈魂哪,你有許多財物積存,可作多年的費用,只管安安逸逸地吃喝快樂吧!」(路12:19) 靈魂真需要這種財物嗎?吃喝快樂真的是靈魂所需要嗎?靈魂屬非物質,只有神的道才能使我們的靈魂健全。物質的富足只是給肉體享受,並非靈魂。正如詩篇所說:「你的言語在我上膛何等甘美,在我口中比蜜更甜!」(詩119:103)

5) 只知現在,不知將來

  這位財主似是懂得未雨綢繆,為將來作了自以為妥當的規劃。諷刺的是,他實在不懂何謂真正的未雨綢繆!因為他所思量的還是今生,不知道今生之後,有甚麼當追求的?當然更不知該如何作準備?因此,在他自以為妥當之時,「神卻對他說:『無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靈魂;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路12:20)可以想像,他這時一定不知如何面對!在他即將離世之時,他所準備的一切,卻一點也不能帶走,一點也不能使他得着保障,一點也不在他的掌握之中。原本自以為妥當的規劃,轉眼成空,就真正顯出財主的無知了。

6) 不知道他人的需要

  這位財主的說話中(參路12:18-19),有太多的「我」字,反映出他眼中只有自己,他的心思完全沒有顧及他人的需要,甚至連家人(妻兒或父母)也沒有提及,其實是孤獨。

 

四、在神面前的富足

  這位在世人眼中富足的財主,以人來看是何等聰明,但面對真正的審判時,卻顯出無知來,因此主耶穌提醒我們要看重的是在神面前富足(路12:21)。那麼,我們該當如何追求呢?

1) 認清生命真正的意義

  生命真正的來源是神所賜的,也是神所掌管的,神看重每一個人的生命,因人本是按照祂的形像、樣式所造;且祂判斷人生命的價值,不是其外在的相貌、學識、成就、家財,因為這些都是神所給予人的,神所在乎的是人與神所建立的關係,因祂為人準備了永生的歸宿。人的靈魂是不滅的,這也正是人生命意義的所在,因此我們必須看重那未來生命的歸宿,趁還活着的時刻,把握主耶穌所賜的恩典,更加積極地事奉神。

2) 深信神必記念

  或許我們都不是財主,甚至經常為糊口而奔走,這比喻就與我們無關嗎?其實不論是否財主,也同樣容易在神面前不富足。財主會煩惱如何處理財富,不是財主的你我也同樣會為生活憂慮。所以主耶穌在這比喻後,立即說:「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甚麼,為身體憂慮穿甚麼;因為生命勝於飲食,身體勝於衣裳。」(路12:22-23) 「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裏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裏,神還給它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路12:28) 萬物既是神所創造,神必記念,也必照顧其所需。野地的花,神都不忘記,何況是凡願意按照神的真理而行的人呢?只有人才會看重物質的一切,以為這樣才有保障,才有價值。其實,既然神不會忘記我們為祂所做的事,深信祂也必垂聽人的祈求。因此,我們就可以更放心地積極追求、愛慕屬靈的事。

3) 經營未來的財寶

  主藉這個比喻,使我們知道,當如何為將來做真正有用的準備:「你們要變賣所有的賙濟人,為自己預備永不壞的錢囊,用不盡的財寶在天上,就是賊不能近、蟲不能蛀的地方。」(路12:33) 在這位財主的許多作為中,主耶穌完全未提到他有任何行動去關心、幫助有需要的人。今日我們因主的恩,真正體會一切都是神所賜的,就當懂得感謝,進而願意善加運用所領受的一切,彼此照顧、幫助,為自己的信仰及神的國努力。也就是說,把世上短暫的時間、體力、財物,轉換成可以積蓄在天上永存的財寶,這是何等的盼望和化算。

 

五、結語

  單單專注追求財富並且不知足,其實是一種貪念。世上一切財富、名聲、地位、權力,是現實及無形的引誘。本質上,財富可以是神的祝福,也可以是魔鬼所設的陷阱,端看人如何面對它。耶穌藉這比喻要傳達極重要的教訓:「凡為自己積財,在神面前卻不富足的,也是這樣。」(路12:21) 祂提醒世人在追求的事上,比世上財富更要緊的是「在神面前的富足」。所以,主說:「你們的財寶在哪裏,你們的心也在那裏。」(路12:34)

  正如下主日福音聚會的題目一樣,甚願基督都是我們各人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