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啟4:11,5:1-5,9-10; 5:13-14
啟示錄有一個特別的編排。第一章講主自己,第二及第三章講七教會,又或叫七個時代的教會。第六章至末了的廿二章,講直至永世的「將要成的事」。在上述兩個段落中加插了第四及第五章。若我們沒有經過第四、五這兩章,便很難進入第六章所發生的。第四及第五章乃是要預備我們這個人,來解讀第六章開始所講的事情。
從第四、五兩章的經文,不難發現多次提及「神的羔羊」。所以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羔羊是中心」。再仔細的說,就是「羔羊是我們生活的中心」、「羔羊是我們聚會的中心」。
一、羔羊是神的旨意的中心 (啟4:11, 5:1-5, 7-8, 9-10)
a) 敬拜祂,因祂旨意在人身上
四章11節之前,提及神坐在寶座上而引發敬拜,亦提及神有一個旨意,這個旨意竟是在萬物當中,包括在你和我的身上。所以,你和我得救,是與神的旨意息息相關。由此可見,神的旨意竟與一班犯罪的人身上,所以我們應該要敬拜祂。
而且,我們是被造的,祂是造物主,相差的層次非常遠。我們製作陶器,可能只是觀賞一下,過不多時便放在一旁。但這位造物主竟把所有心思放在你我身上。從創造者的目光,宇宙有許多銀河系,其中一個銀河系包含着無數太陽系,其中一個太陽系當中的一個行星才是我們所住的地球。地球在浩瀚的宇宙中已經是渺小非常,更何況是地球上的每一個人,但神卻常常記掛着我們。而四章11節講神的旨意。
b) 被殺的羔羊──配展書卷
五章1節講書卷,是裏外也有字。是講神的旨意如何安排、如何執行。可惜未能閱讀這書卷,因為無人能夠打開;書卷是被七印所嚴封,連大力天使也不能打開,即是所有活物皆不能打開,這裏說明神的旨意是嚴封。因沒有人能打開神的旨意,約翰便大哭。弟兄姊妹,我們有沒有因為神旨意不能被執行而大哭?可見,我們與約翰的感受有天淵之別。約翰把他的感情投放在神的旨意中,這份心思實在是值得我們學習。
感謝主,只有被殺的羔羊配打開書卷。經文多次用「配」去形容,顯明這不是能力的問題,乃是配與不配的問題。祂不但有能力,更是因為祂流血,得勝而「配」打開書卷。所以,能在全地執行神旨意的只有一位,乃是被殺的羔羊。神的旨意非常偉大,有時候,我們會覺得神的旨意來到你我身上就覺困難,更何況在教會中一群屬乎祂的人中去執行就更難。但請不要灰心,因為有一位能打開書卷,揭開七印的去執行。
c) 神旨意的四個方面 (啟5:9-10)
神的旨意是甚麼呢?就是五章9-10節提到的「歸於神」、「為國民」、「作祭司」、「掌王權」。神藉祂兒子就是要達成這四方面的目的。具體的就是在教會內實行這四方面。
i. 歸於神
有人說,我們是雙重屬神的。就如之前所提及,若我造陶瓷,它便屬於我的。同樣,我們是神所造的,我們便屬於神,這是第一種屬神的。第二種是因我們是被神所買贖的,就如我們在街上買東西,該物件便是屬於我的。簡單說,我們就是被造與被贖,所以說雙重屬神的。
我們從前是歸誰呢?是屬於「世界」、「自己」。若歸於自己,就會「成也自己,敗也自己」。這就是為何人沒有平安,因為所有的擔子均在自己身上。成功或有榮耀固然好,但若失敗呢,便是自己一力承擔,這不是平安的生活。最近有一位歌手,在他的演唱會尾場完場前解釋為何要唱《遇見神》這首歌。他向現場數萬名觀眾作見證:認識神之前,他跟本沒有平安。這次舉辦二十多場演唱會當然有很大的壓力,但他卻是每天下午在表演場地的一個細小房間向神禱告,把當晚的表演交給神。亦向觀眾說他自己能走到今天,將榮耀歸給天父。他把壓力也交給神,他的人生就滿有平安。「歸於神」就是一種生活模式。
ii. 為國民
我們除了有本港的身分證外,其實我們也有天國的身分證。我們應為這身分而自豪。我們有否把握機會,在人面前告訴他們是神的子民?例如我們的「謝飯禱告」,看似簡單,但對某些弟兄姊妹或帶來困難。若是在高位(或是下屬)的與你共膳,你會否也如常自行「謝飯禱告」?雖是簡單,但卻是最榮耀的。當你願意這樣行,別人無論是甚麼身份的,反而尊重你的信仰。一方面這是為神國子民的身分而自豪,另一方面,其實這是把神高舉,是讓神的名被高舉。
當眾承認自己是基督徒會帶來不少注視的目光,帶來不少壓力。新約聖經中,有不少官長是信耶穌的,但因着「怕猶太人」、「怕被趕出會堂」而不承認信耶穌。二千年前發生的,今天仍舊會出現,就是「怕」。但當我們想到永恒的國度,其實我們應該自豪的,因為神的兒子需要流血,才能買贖我們成為國民。
iii. 作祭司
主耶穌買贖我們到一個地步,叫我們能作祭司。祭司的身份是尊貴的,對猶太人來說,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作祭司,必須是利未支派,還要是這支派中的亞倫的後人才有資格作祭司。路加福音第一章記載有一位名叫撒迦利亞,他雖有祭司的資格,但不是每一次都有機會盡祭司的職責,必須經過抽簽,才可進殿內燒香禱告。今天,我們不需抽簽才可禱告,乃是所有蒙恩的人皆可向神禱告。
祭司有另一個職責,就是把人帶到神面前,亦把神帶到人群中間。我們若把福音朋友帶來佈道會,這是把人帶到神面前。但教會一年的福音聚會不多,加上邀請人出席福音聚會,特別是青年人是不容易的。其實,反過來,我們可以把神帶到人群當中,就是藉着你我的生活見證。我們是神的祭司,是代表神,神又與我們同在,藉着我與同事、學生、親友的相處,讓他們認識神。就如約翰福音第四章撒馬利亞婦人的故事,她把耶穌的消息帶到鄉親,鄉親因好奇而跑到耶穌那裏,最後因親自聽見主的說話而信主。這就是祭司的工作。例如,我們在工作上、家庭環境中說話時有否讓人感到神那份恩情,讓人看到基督徒的美德,從而叫別人對信仰產生好奇,被主吸引,甚至願意「返教會」?這就是祭司的工作。若你是作上司的,可否每天禱告神,叫「今天」自己不單作稱職的上司,更是把神帶到人的當中?
iv. 掌王權
所有信徒都冀盼將來在千年國度,與主同掌王權。但今天呢?若從屬靈角度看,我們也可預嘗這份恩典。當我們在生活中、在聚會時,當主耶穌藉聖靈對我們說話,叫我們做或不做某一件事,我們若願意聽從,那一刻主的王權便在我們身上彰顯了。就如擘餅聚會,若主感動你,你便開口讚美,接受聖靈的引導,主的王權彰顯了,也配與主一同作王。若有一天,主說要用你在某剛位上服事祂,我們會否因各樣的原因而拒絶祂?會否因自己踏入中壯之年而覺得毫無用處、在主面前毫無價值?感謝主,各人在主面前,不論年齡均有同一個價值!主只在乎我們是否願意遵從祂的吩咐。
d) 末世神的旨意:打開心門恢復與主的關係
執行神的旨意(上述所講的四方面),好像困難似的,但這些都是神的旨意,並有神的羔羊去執行,所以並不是困難的。要執行神的旨意,有一個關鍵的地方。就是主論及老底嘉教會的光景:瞎眼,可憐,以為自己甚麼都不缺!這是外在的病徵,病因是甚麼呢?主耶穌說:「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裏去……」(啟3:20) 病因就是主在這班信徒中,竟被排諸門外!他們或許有正常的聚會,但主竟然沒有地位,竟在門外!
兩年多的疫情,弟兄姊妹因減少了實體聚會,也少了彼此問候、關心、扶持。不少聖徒灰心了,甚至有埋怨而向神關閉了心門。今天最需要的,就是全教會每一位聖徒均向主打開心門。若關了心門,主跟本就不在,更惶論作祭司、為國民等。今天聚會地方的門雖然打開了,但我們的心門有沒有打開呢?神的感動是否仍是束之高閣呢?主只說:「若有……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裏去」,主並沒有說開門後,我們需作好一點祂才進來。因為只要我們「開門」,主便進來!各人的心門必須由各人自己開啟,旁人不能代替。若我們開門,便是「得勝者」。主說:「得勝的,我要賜他在我寶座上與我同坐。」(啟3:21) 兩年以來,我們的光景如何?我們對教會、對神、對弟兄姊妹均是「關閉」麼?有否因兩年沒有跟肢體傾談而聚會後速速離開?我們若打開心門,就能讓神與人的關係再被恢復。
二、羔羊是中心 (西1:16-18)
「羔羊」在啟示錄共出現28次(由4-22章),祂就是宇宙的中心。宇宙是為祂造的,靠祂造的,也是藉祂造。「他在萬有之先;萬有也靠他而立。他也是教會全體之首。他是元始,是從死裏首先復生的,使他可以在凡事上居首位。」(西1:17-18) 今天我們在生活上,祂是否「居首位」?「居首位」就是第一的意思,英文叫作「HE is the first」。
中心,就是一點,其他的人事物均在周圍。我們作父母的,生活安排上、心思上是否單以兒女作中心?所有事情是否只環繞着兒女作考慮?我不是說不應記掛子女,乃是可否在子女之上,以耶穌基督作我們的中心。例如當我們考慮子女升學、前途,或為子女移居時,會否也考慮主耶穌的「利益」?
我們也應學效羔羊的模式,簡單說,就是學效祂捨己的模式。例如為着別人認識信仰,為着主的福音,而在工作上放下自己,向他人道歉。這就是考慮祂的需要和「利益」。
三、總結
求主叫我們:
- 常常依靠神的羔羊(耶穌基督),讓祂在我們身上執行神的旨意。
- 以祂成為我們工作、家庭、服事的中心,常常想到或滿足祂的需要;常常學習主羔羊的樣式,生活中效法祂,成為活祭。特別對是主日有服事的,主日第一個聚會是敬拜擘餅,即使主日中我們有服事(包括講道),我們也應先放下,因為耶穌基督才是擘餅的中心,應先把注意力集中在主身上,至於一會兒的服事,主自會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