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以西結書44:15
近年世界局勢急劇轉變,以往習以為常想當然的人事物如今發現不再必然,有人甚至感嘆一切早已面目全非!世人不少因此恐慌,感覺未來充滿不確定性甚或有苦難要臨到,紛紛作出諸般安排舉措以求自保。我們屬主的人又要如何面對?聖經記載以色列人被擄時,他們也經歷如此紛亂無望的日子,許多人也因環境變異感到徬徨,只顧尋求各樣方法過度,沒有想到作為神子民該如何專心仰望神,更無暇顧到神在他們身上的旨意。然而神特別對先知以西結提說有起一班人,他們沒有忘記自己在神面前的身份,即使在大環境紛亂變異時仍然緊守崗位持定見證,因此得着神的稱許得以親近侍奉。這班人就是撒督的子孫,盼望在此末後關鍵時刻我們可以從他們身上得着提醒一同往前學習。
一、祭司撒督
撒督是誰?按新舊約記載共有8人名叫撒督:1) 大衞與所羅門年間的祭司撒督,是「亞希突的兒子」(撒下8:17),他的兒子是「亞希瑪斯」(代上6:8);2) 祭司撒督的一個子孫,名字也叫撒督,他的兒子是「沙龍」(代上6:12);3) 祭司撒督的另一個子孫,名字又叫撒督,他的兒子是「米書蘭」(代上9:11);4) 跟隨大衞的一個利未人撒督,被稱為「少年大能的勇士」(代上12:28);5) 尼希米時期修建城墻的撒督,他是「巴拿的兒子」(尼3:4);6) 尼希米時期修建城墻的另一個撒督,他是「音麥的兒子」(尼3:29);7) 尼希米時期的一個文士撒督,負責「管理庫房」(尼13:13);8) 主耶穌家譜中的一人,他是大衞的後裔,所羅巴伯的玄孫 (太1:13-14)。在先知以西結所見的異象中,神提及「撒督的子孫」(結44:15) 時就是指着這一位祭司撒督說的。
按歷代志上6章記載,祭司撒督的家譜上溯至大祭司亞倫,是以利亞撒的後裔,非尼哈的子孫(代上6:3-8),被擄回歸的利未人也記錄確認此家譜(拉7:2-5)。然而,不少聖經學者認為跟隨大衞的少年勇士撒督與祭司撒督是同一人,當時大衞逃避掃羅仍未登上王位,許多利未人因曉得神已定意立他為王而前往跟隨,少年撒督也在其中。故此祭司撒督在少年時期曾有跟隨大衞征戰的歷史,並因顯出勇敢得着名聲被稱為「少年大能的勇士」。大衞作王初期,他雖與另一位祭司亞比亞他一同供職,但聖經卻更多提及撒督的事奉,包括肩負抬耶和華約櫃的責任(代上15:11-12)及在耶和華帳幕前常獻燔祭(代上16:39)等,可見其忠心事奉。
後來押沙龍叛變,大衞被迫逃離京城,祭司撒督與利未人抬着約櫃忠心跟隨出城,得大衞指示後又冒險返回京城作內應,顯出其忠誠勇敢得王的信任(撒下15)。及至大衞年紀老邁,四子亞多尼雅結黨爭奪王位,雖然元帥約押與祭司亞比亞他歸順協助他,但祭司撒督與先知拿單等卻堅決不跟隨,繼續效忠大衞王;隨後大衞吩咐祭司撒督與先知拿單膏立所羅門繼承王位,成就神的旨意(王上1)。由此至終,聖經記載祭司撒督不論事奉神或效忠君王都顯出堅決絕對的忠誠,環境再艱難再兇險也不能動搖他的意志,更不能改變他跟隨王的步伐。
二、以色列人走迷
撒督作祭司長時,祭司分為24班次輪流事奉,撒督的子孫共16班佔大多數,在其中帶領管理(代上24, 27:17)。之後聖經雖少有記錄祭司的安排,但聖經學者普遍認為該祭司事奉體系一直維持至被擄前。被擄後先知以西結得見神異象時,祭司「撒督的子孫」再次被提起(結43:19, 44:15, 48:19),並與「以色列人走迷」作對比。以色列人為何走迷?神子民如何落在屬靈失敗的境地?神藉先知指出因他們行「一切可憎的事」,「將身心未受割禮的外邦人領進……聖地玷污了……殿」(結44:6-7),故此大大得罪神。早在出埃及的年代,神藉摩西頒佈律法時就明確命令以色列人「不可有別的神,不可…雕刻偶像…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牠」(出20:2-5),進入應許之地前再次提醒「神……禁止……偶像」(申4:23-24),在迦南人中「不可與他們結親……因為他必使你……事奉別神」(申7:1-4),「行可憎惡的事」(申18:9)。可惜,聖經記載所羅門王因「寵愛許多外邦女子」被誘惑「隨從他們的神……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沒有遵守耶和華所吩咐的」(王上11:1-10)。及至猶大國末葉,瑪拿西王拜偶像的厲害程度遠超過以往列王,聖經記載「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效法……外邦人那可憎的事,重新建築…邱壇,又為巴力築壇作木偶,且敬拜事奉天上的萬象…在耶和華殿的兩院中為天上的萬象築壇,並在欣嫩子谷使他的兒女經火,又觀兆、用法術、行邪術,立交鬼的和行巫術的,多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代下33:1-6),並且因他「引誘猶大和耶路撒冷的居民,以致他們行惡比耶和華在以色列人面前所滅的列國更甚」(代下33:9),大大惹動神的怒氣,即使後來約西亞王「尋求他祖大衞的神…除掉邱壇、木偶、雕刻的像和鑄造的像……拆毀巴力的壇,砍斷壇上高高的日像,又把木偶和雕刻的像並鑄造的像打碎成灰……潔淨了猶大和耶路撒冷」(代下34:3-5),卻仍未能止住神的怒氣,神說「因為他們離棄我,向別神燒香,用他們手所做的惹我發怒,所以我的忿怒如火倒在這地上,總不熄滅」(代下34:25)。最終在猶大王約雅敬、約雅斤並西底家年間,王國被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所滅,神的子民從應許之地被擄到迦勒底人之地 (王下24-25;代下36),故此神在先知以西結所見異象中一再指出「以色列人走迷」(結44:10,15,48:11)。
然而不獨以色列人走迷,神說連利未人也一同「走迷離開我」甚至「在偶像前伺候這民,成了以色列家罪孽的絆腳石。」(結44:10,12) 這實在是不該有的情形!何等傷透神的心!當年利未人的先祖在以色列人拜金牛犢事件中曾勇敢站立執行神的審判(出32),以至後來神明言祂「從以色列人中揀選了利未人」(民3:11),專一負責會幕和聖所的事奉,其他人不可挨近玷污會幕(民18:22-23);神又要求祭司利未人教導眾民學習謹守遵行神的律法(申17:9-12, 31:9-12),大衞年間再特別吩咐祭司利未人必須肩負「在耶和華的殿……潔淨一切聖物」(代上23:28);「又看守會幕和聖所」(代上23:32),免得聖所被玷污。神說:當以色列人走迷拜偶像時,大部分祭司利未人居然沒有持守,一同走迷隨從他們的偶像,因此宣告:「他們必擔當自己的罪孽」(結44:10)、「不可親近我給我供祭司的職分,也不可挨近我的一件聖物」(結44:13),只可「在我的聖地當僕役…站在民前伺候他們」(結44:11)。
三、撒督的子孫
雖然以色列人與大部分祭司利未人都軟弱失敗走迷,但神說「以色列人走迷離開我的時候,祭司利未人撒督的子孫仍看守我的聖所。」(結44:15) 感謝神!當神的子民背道時,有一班忠心事奉主的人仍然侍立,仍然堅持要看守神的家!其他祭司利未人因走迷只可以事奉殿伺候人,但神說撒督的子孫「他們必親近我事奉我,並且侍立在我面前將脂油與血獻給我」(結44:15),何等榮耀的事奉!
不但如此,因着他們忠心事奉,即使在被擄期間神仍特別保守眷顧撒督子孫的傳承,要叫他們將來回歸可以按神對先知以西結所說的得以進入聖所就近桌前事奉神 (結44:16)。神的話雖然註明撒督的子孫約薩答在尼布甲尼撒王擄掠猶大和耶路撒冷時被擄去(代上6:4-15),然而他們在見證失落時仍儆醒預備,以至當波斯王古列下詔通告神的子民回歸時,他的兒子約書亞與撒拉鐵的兒子所羅巴伯得以回到耶路撒冷,重建聖殿並恢復敬拜供大祭司的職任(拉1及該1)。再者,因着撒督的子孫在被擄外邦見證失落之時仍不懈怠,繼續儆醒預備迎見神作合用的器皿,到波斯王亞達薛西年間神又興起另一撒督的子孫文士以斯拉回到耶路撒冷。以斯拉「定志考究遵行耶和華律法」,他把回歸的以色列遺民聚集成大會,向眾人宣讀律法書,教訓他們認識律例典章,並遵神吩咐守住棚節 (拉7,8)。後來以斯拉又帶領以色列人認罪悔改,在神面前立約休去外邦妻子,使回歸的以色列人得以恢復遵行神的命令(拉9,10)。從以上例子可見:當神子民的屬靈光境敗落時,撒督的子孫仍忠心於神所交託的祭司職事;不管別人走迷離開,撒督的子孫仍舊堅守崗位侍奉,儆醒預備迎見神!
四、今天的學習
親愛的弟兄姊妹,你我今天是否仍然忠心事奉主?是否仍然侍立仍然堅守神的家?當日以色列人走迷離開,當日神子民軟弱見證失落,這些能否成為我們的鑑戒?我們今天有否沒有活出分別為聖的生活?還是世界思想價值取向已不知不覺間滲透影響了我們?主很快就要回來,我們有否忽略聖經的話「信主的和不信主的有甚麼相干?」「你們務要從他們中間出來,與他們分別,不要沾不潔淨的物」(林後6:14-17)。我們有否忘記蒙召的身分?是否清楚我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彼前2:9)?我們有沒有失去對主起初的愛?有否聽見聖靈叮嚀「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約壹2:15)、「不要效法這個世界」(羅12:2)?是否記得「與世俗為友就是與神為敵」(雅4:4)?尤記得底馬因「貪愛現今的世界」就走迷離開(提後4:10)?
但願在此末後日子我們越發鄭重,不至因輕率走迷隨流失去(來2:1),但願我們都像撒督的子孫忠心事奉「在真道上站立得穩」(林前16:13),又儆醒侍立收拾燈「預備油在器皿裏」等候見主(太25:3-7)。巴不得我們都謹慎不叫「貪食、醉酒並今生的思慮累住」我們的心,卻如同撒督的子孫忠心持守所有的見證,到那日「得以站立在人子面前」領受冠冕 (路21:34-36;啟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