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希米是甚麼身份?

  有稱讚尼希米說:「他雖然是一普通的信徒,但勇敢像先知、聖潔如祭司、而威嚴如君王。」雖然他不是先知、祭司、君王,但尼希米確實是一位不可多得的領袖,亦適值民族艱苦的時候(「那些被擄歸回剩下的人在猶大省遭大難,受凌辱」(尼1:3)),他毅然承擔神給他艱巨的使命,回到故土耶路撒冷重建毁壞荒費的耶路撒冷城牆,之後再在屬靈上重建聖民。今天跟大家一同看看尼希米有甚麼地方可以讓我們學習的。

 

背景

  以色列人的南國猶大在公元前586年亡於巴比倫,50年後(公元前536年) 波斯王古列允准猶大人可以回到家鄉耶路撒冷重建聖殿。這時開始被擄歸回的時期。這年由所羅巴伯帶領以色列人作首批歸回,並開始重建聖殿,聖殿在20年後(即是公元前516年) 建成。第二批的被擄歸回,則要到公元前458年由文士以斯拉領導下回到故土。再過13年(公元前445年),尼希米帶領少數餘民歸回,是為第三批歸回。並在尼希米帶領下重建耶路撒冷城牆。從尼希米記(記錄尼希米的言語,參尼1:1),我們抽其中幾項一起學習。

 

一、記掛神家事情,看重禱告

  尼希米雖然生於外邦(波斯),估計從未踏足故土迦南地,理應對故鄉感情淡泊。但按尼希米記第一章描述,尼希米在接待從遠處耶路撒冷來到首都書珊城的幾位猶大人,「那時,有我一個弟兄哈拿尼,同着幾個人從猶大來。我問他們那些被擄歸回、剩下逃脫的猶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光景。」(尼1:2) 尼希米便主動問起(「我問」) 家鄉的人及耶路撒冷的光景。可見尼希米即使在外邦出生,對神家仍然非常關心。

  並且,當知道弟兄述說耶路撒冷城牆被毀,剩下的猶大人的遭大難,受凌辱光景,尼希米「聽見這話,就坐下哭泣,悲哀幾日,在天上的神面前禁食祈禱」(尼1:4)。反映他內心悲傷之餘,更是有行動──禱告,並且是禁食禱告。他的禱告並不是直接為重建城牆工程禱告,乃是先認罪:「願你睜眼看,側耳聽,你僕人晝夜在你面前為你眾僕人以色列民的祈禱,承認我們以色列人向你所犯的罪;我與我父家都有罪了。我們向你所行的甚是邪惡,沒有遵守你藉著僕人摩西所吩咐的誡命、律例、典章。」(尼1:6-7) 他說:「我與我父家都有罪了」。我們相信尼希米這樣敬畏神,他所行的應該不會太「邪惡」(也可能他因沒有參與前兩次回歸而感到自責),但他仍然站在同胞一面,向神認罪,也為同胞代求。因為「若心裏注重罪孽,主必不聽。」(詩66:18) 這種先認罪,並為同胞代求,實在是我們的榜樣。當認罪過後,才為事工祈求,求神保守在王面前亨通:「主啊,求你側耳聽你僕人的祈禱,和喜愛敬畏你名眾僕人的祈禱,使你僕人現今亨通,在王面前蒙恩。」(尼1:11)

  禱告了多久?我們若留意經文所記載的日子,即是1章1節「基斯流月」至2章1節的「尼散月」推算,就曉得從他知道耶路撒冷的情況,及至他向王表明心意時,已過了約三個月的時間。我們按此推斷他禱告了三個月,並且神感動他,亦賜下智慧給他去籌劃重建城牆。

  為一件事禱告三個月,又或為神家有關的事記掛三個月,大家又可曾試過?若返來時間較長的弟兄姊妹,相信都記得「得那地」。當時為尋找新聚會地方,禱告了約十四個月的時間,就差不多收到維京這個單位資料。及後,再為購買及裝修的費用禱告及奉獻,這裏必定超過三個月。我想指出,尼希米禱告三個月,並不是甚麼屬靈偉人才能行之事,乃是你我皆可作,並且亦曾作過的,關鍵是有沒有負擔。

  今天,若聽到神家的需要,例如為人數減少、缺乏年青人、弟兄姊妹追求的心,或許不至於「坐下哭泣」,又或自問不一定有甚麼能力可以改變,但尼希米禱告的榜樣確是藉得學習。不論神給你多少金錢、時間、能力,又或自覺年紀不小,好像不能幫上甚麼忙,但無論如何,我們至少還有一樣事情可作──禱告,而且尼希米是持續不斷流淚禱告。就如撒母耳在立掃羅王後功成身退時,仍不忘繼續禱告。「至於我,斷不停止為你們禱告。」(撒上12:23) 這些都是禱告的榜樣。

 

二、積極籌劃

  尼希米的回應不單只有禱告,神亦賜他智慧積極去籌劃,仔細思量。需知道,尼希米的專長完全跟建築工程、裝修無關,乃是作王的酒政,即是王需要用的酒是由尼希米負責。波斯人經常舉行飲宴,對酒的要求亦不少。所以,酒政除了必須要深得王的信任,對酒的知識亦應該是專家。可是,尼希米對工程或裝修有可能是外行人,若要指揮這項工程實在困難。當明白這背景,更感受到神的恩典的浩大,因祂賜下足夠的智慧給尼希米去籌劃這項重建城牆工程。藉着尼希米的禱告,神就展開祂重建城牆的計劃。

 

三、謀定而後動──把握神給的機會

  除了尼希米自身可能對工程不熟識外,就着當時的環境,若要重建城牆對猶太人來說,無論是政治上,或經濟上幾乎都是不可能的事。歸回初期,猶大人的仇敵為要阻止猶大人建聖殿,就曾向波斯王控告猶大人說他們是反叛的城,若城牆建造完畢就會反叛波斯王,結果不但聖殿工程停工,連城牆也不可以建造(參拉4:11-24)。雖然及後因尋回古列王的諭旨,使聖殿可以繼續施工,可是該聖旨只提及重建聖殿,並沒有提及可以重建城牆。尼希米亦明白重建城牆的難度其實很高。可是尼希米為這「不可能的任務」沒有退縮,迎難而上,仍舊為此禱告、籌劃多時。結果,神竟感動亞達薛西王頒下的諭旨允許尼希米重建城牆。

  籌劃多時,可時行動呢?有一天,因着被王注意到尼希米「面帶愁容」時,尼希米知道時候到了,便戰戰兢兢的向王說明緣由後,王隨即問尼希米:「你要求甚麼?」(尼2:4) 尼希米知道機會來到,是一個極關鍵的時刻,就在向王說出重建計劃之前,聖經說尼希米「於是我默禱天上的神。」(尼2:4) 這就是對神的倚靠。尼希米知道機會很可能只有一次,若王不答允,也很難再向王提出,並且若王的信任度不夠,不但將尼希米革職,更甚或有性命危險。多個月來的籌劃、禱告,就是為着這一刻!這是起步的最關鍵時刻。尼希米仍不放過這幾秒的時間,即時向神禱告。你我有沒有試過在重要關頭仍記得向神禱告?可能只有說:「神呀,救我!」

  尼希米絕非只有勇氣而沒有謀略,亦不是只有禱告。當王樂意成全他所求的時刻,他立時爭取機會,取得王在權力上、經濟上、安全上的支持:除了求王給與通過河西省份的通行證,更求王給予重建城牆的木材。(尼2:7-8) 這些木材是來自皇家園林,能堂而煌之在馬兵從首都運到耶路撒冷,亦是一個鐵證,證明重建城牆確是王所批准的。

  這顯出了尼希米不是單單禱告後有一腔熱誠而已。當王顯出了樂意幫助成全時,他就向王提出了他的構思與具體計劃,正正能增加王對他的信任;相信他可以按所定時間完成建城牆之事回來(尼2:6-8) 於是王就給與尼希米所請求的支援,這對於能否成功重建的事工起了極度關鍵性的作用。

 

四、禱告神中勝過敵人的藐視、計謀

  當重建城牆的工的展開之時,遭到仇敵言語上的攻擊:「這些軟弱的猶大人做甚麼呢?要保護自己嗎?」(尼4:2)「他們所修造的石牆,就是狐狸上去也必跐倒。」(尼4:3) 面對羞辱,尼希米沉着應對,把這些羞辱放在禱告中:「我們的神啊,求你垂聽,因為我們被藐視。求你使他們的毀謗歸於他們的頭上……他們在修造的人眼前惹動你的怒氣。」(尼4:4-5) 這正是新約中保羅的教導:「寧可讓步,聽憑主怒……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羅12:19)

 

五、面對逆境,鼓勵他人倚靠神

  敵人見藐視、嗤笑未能阻止工程,於是便傳出會派人「進入他們中間,殺他們」(尼4:11),目的為使以色列人惶恐而停止工程。面對艱難的情況,甚至性命威脅,尼希米不但沒有退縮,反而激勵士氣:「我察看了,就起來對貴冑、官長,和其餘的人說:『不要怕他們!當記念主是大而可畏的。你們要為弟兄、兒女、妻子、家產爭戰。』」(尼4:14) 先指出重點,神是可畏可靠的,繼而指出重建城牆對各人自身安全及切身利益有密切關係。以色列人因着尼希米激勵,就勇敢面對敵人,努力作工。

  當然,除了口頭的鼓勵,尼希米亦在行動上配合,「我使百姓各按宗族拿刀、拿槍、拿弓站在城牆後邊低窪的空處。」(尼4:13)「從那日起,我的僕人一半做工,一半拿槍、拿盾牌、拿弓、穿鎧甲,官長都站在猶大眾人的後邊。修造城牆的,扛抬材料的,都一手做工一手拿兵器。」(尼4:16-17)

 

六、謙卑的將榮耀歸神

  本書再三的表明他是如何的倚靠神作成這重建的事工,並且他將這一切的成果歸於神的憐憫和幫助,例如在第2章8節中他說:「王就允准我,因我神施恩的手幫助我。」尼希米在重建城牆完畢時,他說:「我們一切仇敵、四圍的外邦人聽見了便懼怕,愁眉不展;因為見這工作完成是出乎我們的神。」(尼6:16) 連敵人也知道工程迅速完成是出於神而非尼希米個人能力,這確是尼希米的見證!

  神確實賜給尼希米個人若干才能與膽量,但他在各項成功中,仍堅持是神的手幫助他,自己不居功,這確實不易。我們在失敗時,故然或會謙卑,但在成功得意之時,是否仍能謙卑知道是「神的手」施恩,不把成功、榮耀據為己有,以為單靠自己的能力、過去的經驗就能成功!這特別是對在服事的人尤其重要。

 

七、顧念他人需要

  尼希米作十二年猶大省長,卻「沒有吃省長的俸祿」(尼5:14)。他前任的省長處處欺壓百姓,省長及他的手下對百姓諸多需索,包括食物和金錢等。雖然作省長有權可以這樣作,並不違法,但尼希米十二年任內卻顧念同胞的需要,體恤他們「服役甚重」(尼5:18)。不但沒有從百姓中取利,相反卻為他們大灑金錢:「有猶大平民和官長一百五十人在我席上吃飯。每日預備一隻公牛,六隻肥羊,又預備些飛禽;每十日一次,多預備各樣的酒。雖然如此,我並不要省長的俸祿。」(尼5:17-18) 現實中,我們又有沒有留意、顧念身邊弟兄姊妹的需要?

 

結語

  尼希米無論對神的態度(敬虔、謙卑,認定都是神的幫助)、對神託付的執行(靠神籌謀、靠神應對挑戰)、對同胞的鼓勵(關心神家,鼓勵、扶持百姓)、對敵人態度(堅定的靠神勝過),確實是我們的榜樣,並且他是特別着重禱告的人。盼望尼希米的榜樣提醒我們在這末後世代要如何儆醒。願神祝福石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