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賽53:1-5


神叫我們把自己託付給耶穌基督

  基督徒面對日益困難的環境、生活上的壓力,我們如何能沒有疲倦?父神不是叫這些困境消失,乃是叫我們在這等環境中經歷祂的信實,以致當我們再面對風險、困乏時,不再憂慮、不致於疲倦灰心,乃是在到主耶穌那裏得着安息。

  神有一個心思,就是最愛祂的愛子。但為你我的緣故,卻把這愛子給了我們。得着這位父神的兒子,就得着一切,「因為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地居住在基督裏面。」(西2:9) 我們在祂裏面也得着安息。但問題是,我們這班信耶穌的人,我們究竟對祂有多少認識?以致我們能把整個人生託付給祂?我們是還未能把全人全心放在祂手裏?盼望以下能讓我們稍微重新認識祂是怎樣的一位愛子。使我們的心被祂所吸引,以致我們能把自己的一切都交託給祂,並深信祂必顧念我們。彼得說:「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因為他顧念你們。」(彼前5:7) 但這並不是對福音朋友說,乃是勉勵當時正在水深火熱的信徒,若交託給神,祂必顧念你!

 

主耶穌如何讓我們有這信靠?

  「那忍受罪人這樣頂撞的,你們要思想,免得疲倦灰心。」(來12:3) 這裏教導我們要思想祂,思想祂如何被頂撞,思想祂如何經歷祂的人生。經文告訴我們,若我們這樣思想,結果就是免得我們疲倦灰心。

  如何思想呢?我們從以賽亞書53章1-5節去思想、去認識這位神的愛子的兩個方面:

我們所傳的有誰信呢耶和華的膀臂向誰顯露呢?他在耶和華面前生長如嫩芽,像根出於乾地。他無佳形美容;我們看見他的時候,也無美貌使我們羨慕他。他被藐視,被人厭棄;多受痛苦,常經憂患。他被藐視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樣我們也不尊重他。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我們卻以為他受責罰,被神擊打苦待了。哪知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

1) 認識耶穌的卑微

  • 以謙卑受苦的形象到臨

  以賽亞書53章是關乎耶穌基督的預言,啟示了祂將為所有人的罪受苦被殺害。這樣的預言實在令人震驚!誰會相信神竟然會選擇透過一個謙卑受苦的僕人,而不是一位榮耀威武的君王來拯救世界呢?這個想法與人類的驕傲和世界的價值觀背道而馳。因為人的世界是越有能力的,就越威武。更何況是拯救世界的人,更應是騎着馬、滿有威榮的君王。但神卻顛覆了世人的觀念,叫這位創天造地的神的兒子,以非常謙和的形式出現。

  世人拒絕神的兒子──耶穌基督,可能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因為他們覺得「奴僕」(即是奴隸slave)一點吸引力也沒有。其次,因為僕人的本質不受世界體系的歡迎,所以耶穌被藐視,更因祂的卑微處境,尤其是祂所受的苦難使祂成為被蔑視的對象。

  人們根本不會重視這位卑微僕人所隱藏的能力,但神卻常常以我們意想不到的方式行事(就如上星期的十號颱風,也會突然行快,叫主日有晴天);因基督的能力是透過謙卑、苦難和純一顯示出來;好叫認識祂兒子的人,得力前行。這位神是連風和海也要聽祂的,這讓我們更要謙卑下來信靠祂,知道祂能成就祂所說的。

  藉着以賽亞書這段經文,叫我們認識耶穌的謙卑。我們固然知道祂是謙卑的,但問題是祂的謙卑是否吸引你呢?我們的心有否受感動呢?今天,這個世上沒有謙卑這回事!試想在我們的工作環境中,在周遭的事物中也不會謙卑,正如俗語說:「輸人不輸陣」,無論如何也要搶回一點點顏面!但「他在耶和華面前生長如嫩芽,像根出於乾地。他無佳形美容;我們看見他的時候,也無美貌使我們羨慕他。」這裏經文指出人的獨特價值觀,就是「以貌取人」。

  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宗教都是說到人應該為神作些甚麼事,並要說明這個神(偶像)如何厲害,甚至外觀上用金打造或是貼上金,要叫人因金碧輝煌而尊敬牠。因為若沒有這等外表,人根本不會去理會的。就如今天西方的電影中,拯救世界的,也是沒有能力的機械人,又或非常高大、孔武有力的。但只有聖經說到神為人所作的一切事。似乎一般人真的沒有對聖經真理感到滿意,因人無法理解及想到神竟會自願這樣做,神會從天上走下來,誠然讓自己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以賽亞在耶穌出生約500多年前所說的預言已經完全成就了。可惜,這個寶貴的信息卻一直被世人所忽略。「我們若忽略這麼大的救恩,怎能逃罪呢?」(來2:3) 神可以把獨生愛子給了我們,但卻沒有說過若忽略了這救恩、這兒子而不作追究!我想,不獨未信耶穌的人忽略了,即或我們這班已信的人又有否忽略了祂呢?

  • 謙卑的特點一:生長如嫩芽

  主耶穌這位君王謙卑的特點在哪裏呢?第一,「生長如嫩芽」是指耶穌是滿有細嫩敏銳的觸覺,因為祂在父面前如嫩芽般成長。我們期望祂被稱為黎巴嫩的香柏樹般豪邁,但絕不會接受祂稱為「嫩芽」。

  事實上,耶穌對人的感覺是那麼細嫩並心地善良,當祂快要死在十字架上時,祂還低頭看着祂的母親和約翰,就在祂自己難以置信的痛苦中,確保母親在祂死後得到照顧。這位君王不是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乃是細嫩地感覺到別人的感受。

  今天,弟兄姊妹在神家中常有出現「不舒服」的感覺,乃是因為每個人都緊張自己的感受,把自己變為中心,為着滿足心中的舒適而侵佔別人的「空間」。例如我認為這事要這樣作,你要聽我,以致我們無法用細嫩的感覺知道別人的需要。人在最痛苦時,多數只會想到自己,求神救自己,但耶穌在十架上仍細嫩地為母親切想,在當時社會上,婦人算是地位較低下的,無人會顧念的。

  • 謙卑的特點二:像根出於乾地

  卑微僕人的第二個描述是祂「像根出於乾地」,是指祂從一個向來沒有產生過好東西的環境中生出。祂被描述為卑微的根,而不是雄偉的枝條,因祂的家庭背景總被看為「拿撒勒還能出甚麼好的嗎?」(約1:46) 這地方是沒有導致發展和成長的良好水源。換着今天,若你在木屋區成長,家中沒有獨立洗手間,衞生環境惡劣,相信你也不敢跟同事說的,因為怕別人藐視的目光,怕輕看你的出身。但主卻揀選了人也認為沒有出好東西的拿撒勒成長,這就是卑微。

  同樣,當時的屬靈及政治環境確實是如「乾地」。在政治上,羅馬一直在壓迫以色列人。在屬靈上,四百年來人們沒有從神那裏得到任何的話語,沒有預言,也沒有復興。耶利米指出以色列人的光景:「因為我的百姓做了兩件惡事,就是離棄我這活水的泉源,為自己鑿出池子,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耶2:13) 想想這位對人有敏銳觸覺的耶穌,祂是何等渴望臨到人的身邊。為何主耶穌要「出於乾地」?因為祂就是要臨到乾渴的人。人就是這樣,棄活水泉源不用,卻自己鑿出池子。活水泉源就是適時的供應,不會一下子把全部地下水噴出來。人卻鑿出池子,為要儲起水來,因為不知道池子何時停止供應。但人所鑿的,卻是破裂而不能蓄水的池子,這是何等愚昧。不少信徒是為自己積蓄、為自己籌劃,最後才知道所損失的卻是寶貴的光陰。

  不但如此,當祂出現時,「他無佳形美容;我們看見他的時候,也無美貌使我們羨慕他」。從耶穌的外表來看,祂不像一位威嚴的君王。基督沒有任何權力和皇室相關的外表。祂沒有得意洋洋地騎馬進入耶路撒冷,而是騎在一頭不起眼的驢駒上。如果我們根據世人對領袖的要求條件來看,祂着實是貧乏的。感謝敬拜我們的主!當耶穌謙卑自己時,祂就真真實實地謙卑自己;只是人們總是喜歡自己的英雄是瀟灑、多姿多彩,而不是像耶穌那樣温柔、謙虛和純一不雜。

  如果我們想看到真正永恆的美麗,神盼望我們用信心的眼睛而不是肉眼來看待耶穌。到今天,神仍是這樣的盼望我們。

  或許我們開始明白猶太人為甚麼看不到耶穌真正的偉大。也許他們正在尋找以賽亞預言中所描述威榮的彌賽亞。但他們卻不明白,在彌賽亞以榮耀降臨之前,祂必須先以痛苦卑微之人的身份來到世間。

  甚願主耶穌的卑微吸引你。當我們每週來記念祂,記念祂是創天造地的主,但卻肯卑微的來到世界,不單是理解你,而更是明白你,因祂也經歷過。

2) 認識祂是被藐視的僕人

  我知道不少人失眠,是因為內心有不少困境,或是他人一句說話,就認為是被藐視,我們便接受不來,耿耿於懷而失眠。這就是太重視他人如何評價自己,可以說是出於與別人比較的心,而且這種比較的心在神家可能較社會更為厲害。

  但當我們認識神給我們的主耶穌卻剛好相反,祂甘願被藐視。所以,即或我們被藐視,我們也應感到安息,因為耶穌陪伴着你。這段以賽亞書並且說主耶穌「被人厭棄」,倘若我們成長路上被人厭棄,相信我們會「畢生難忘」!當我們變得好像略有成就之時,亦容易厭棄、藐視他人。

  這段以賽亞書的經文描述了這位僕人的外表不僅沒有吸引大量追隨者,而且對祂的態度和對待是辱罵性的;我們也不尊重祂。「藐視」的意思是認為某事或某人毫無價值或不值得關注。這個神的僕人被認為是不值得任何特別的關注。接着的描述看見耶穌被人遺棄或拒絕。祂遭到別人的嘲笑,祂的愛被拒絕了,祂喝下了被人蔑視的苦杯。

  被拒絕叫人感到十分難受。耶穌基督一心是來尋找我們這班人,我們雖然也同在苦難中,可惜仍會藐視那些有同樣遭遇的人。耶穌被拒絕,同樣也十分難受。經文說祂「多受痛苦,常經憂患」。我們未信耶穌時,也同樣拒絕祂,可能多次拒絕出席佈道會。但耶穌沒有因為我們的拒絕而放棄我們。「痛苦憂患」通常是指身體、情感和精神上的苦難。耶穌的悲傷在被釘十字架時達到了頂峰,祂自願經歷了人類最傷痛的苦難。

  當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禱告的時候,極度悲傷至汗流下來如血點。當父神因耶穌在木頭上背負我們的罪惡時,掩面而離棄了祂的兒子,這使十字架上的悲傷更加難以忍受。但神使用這些痛苦和憂傷來使我們眾人得以再次親近神。

  我們或許明白到,世界其他的宗教以其色彩鮮艷的圖像和鍍金的偶像而聞名。但在基督信仰的中心只有一個十字架。它給人感到簡單、鮮明,但卻孤寂。是甚麼讓基督徒抓住這種行刑處決的手段,又或抓住這種刑具作為信仰的象徵呢?為甚麼不盡我們所能來消除這種可恥不公平的行為呢?因為在所有希望和勝利的象徵中,十字架確實是最具諷刺意味的。十字架的信息直接正面打擊我們最珍視的成功和自信觀念。十字架從根本上來說是多麼令人反感,它正訴說着我們生活中最想避免的一切:軟弱、失敗、背叛和無能為力。我們很希望向他人說好自己,例如如何成功、如何有自信。但十字架卻把這些全部拆毁。

  所以,十字架的信息對那些正在滅亡的人來說是愚拙的(參林前2:14)。感謝主!讓我們聽到這樣寶貴的信息:當人都以為是愚蠢的事,耶穌就是如此愛我們,以至於祂願意為我們做眾人都看為愚拙的這件事。耶穌甘心被剝奪了自己的一切,以便祂可以「凡事該與他的弟兄相同」(來2:17),並允許自己被釘在十字架上。祂願意成為軟弱的人;祂願意無能為力;祂願意接受最痛苦的死。惟有這樣,我們才能活下去。這就是我們的盼望、能力。當我們在無能為力,在最受壓迫之時,請你思想祂,我們便不會再灰心失望。

 

總結

  以賽亞指出,人們不會重視這位神的僕人。我們會藐視、拒絕祂,因為祂被認為是一個軟弱的人。神常常以我們意想不到的方式來工作。耶穌基督的力量透過謙卑、苦難和純一顯現出來。

  今天,你是怎樣看基督?你對祂的評價決定了你永恆的一切。讓我們尊重祂是神的兒子,是罪人的救主,是被殺又復活的神的羔羊。就讓我們從今天起,從心裏對主說,我不再拒絕祢。祢這樣的愛值得我們今天的回應:從今以後,無論何往,我將愛祢、尊榮祢和事奉祢。當我們這樣的服事祂,我們便不會灰心失望。

(信息從錄音整理,未經講員校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