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 提前4:7-10;林前9:24-26


操練身體,益處還少

  神造我們,包括了靈魂體。基督徒最重要的固然是屬靈的操練,但不應只操練靈性,而忽視身心的健康。適當的運動和身體活動是必需的,而且和操練敬虔一樣,不是一曝十寒的即興參與,而是日復日年復年恆常的練習。

  以職業或世界級的運動員為例,他們必須克服外間的引誘,專心一致恆久練習,他們作息十分定時,生活有規律、飲食節制、謝絕一切有害無益或多餘的活動,因為這是運動員的「本業」。

  但操練身體,最偉大的運動員,破盡世界記錄,名留青史,也只是今生的榮耀,無法帶進永恆。運動員隨着年紀漸長,身體機能漸漸衰弱,他便要退役。

  操練身體,為的是有更健康的身體、更有力量去事奉,雖然神可用任何人,包括病人去作見證,但如果能以更好的身體、年輕的力量去事奉,也是美好。所以保養顧惜身體,也是十分重要。

  例子:內地會創辦人戴德生,信主後便一直有異象要到中國傳福音,他立志後,除了勤讀聖經熱心在教會事奉外,他也鍛鍊身體,須知道當時到海外遠方傳福音,一方面要面對數月的航海生涯,船上的生活環境是惡劣,衞生環境差,易有傳染病,一旦染病,未必有足夠藥物,只有一名船醫,可能出師未捷已客死異鄉,福音未傳便死在途中,加上要進入貧苦大眾的世界,體魄差一點也很易得病。戴德生終年73歲,這在150年前,算是十分長壽。

 

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

  敬虔的生活,是一種積極的生活,一種動態的生活。有時候一些未信的人會誤會基督徒過的生活就只是聚會唱詩禱告敬拜神,全都是坐着不動,好像不事生產,缺乏勞動那樣,甚至基督徒自己有時也有這個錯覺和刻板印象。這是一種誤會和誤解。敬虔,固然有安靜在神面前親近神、敬拜神、唱詩、禱告默想的一面,但那只是一部份。更多的部份,敬虔未必是外在的行為和動作,而是一種由內在生命的活動,是活潑的。

 

敬虔是甚麼?(或不是甚麼?)

  甚麼不是敬虔?「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提後3:5) 新美國標準譯本(NASB) 譯作「holding to a form of godliness, although they have denied its power」。

  「實意」原文指能力(Power)。敬虔本身的能力必須發揮其果效,才算有了實意,且帶來改變,有了改變,才是真正的敬虔。

  若只有外在的形式和外貌,那只是緣木求魚,沒有果效。其次就算外在遵循神所吩咐的敬虔,但內心卻否認這敬虔的能力,不讓它在我們心中興起一點功用,那就像從前的法利賽人,假冒為善,外表美觀,內裏腐爛。

  只是參與聚會並不代表就是敬虔,遵守戒命也不代表就是敬虔,行善不犯罪也未必是敬虔。

  甚麼是敬虔?與神的性情有分,英文中敬虔(Godly)是一個形容詞,是「具有神特性」的意思,生活中活出神的特性。

  「神的神能已將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賜給我們,皆因我們認識那用自己榮耀和美德召我們的主。因此,他已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叫我們既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就得與神的性情有分。」(participate in the divine nature)(彼後1:3-4)

  一個敬虔的生活就是一個能將神的特性表現出來的生活,一個敬虔的人就是一個具有神的性格的人,像神的人。

  操練敬虔就是怎樣調整自己的腳步,使我們無論思想、言語、行為,能與神的腳步成為一致。

  舊約時,神的形像可能比較抽象一點,但新約之後,主耶穌基督(提前3:16) 就是最佳的榜樣。祂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我們的楷模。基督徒、基督人,是屬乎耶穌基督的人、跟隨耶穌基督的人,而不是加入一個叫基督教組織、機構的會員。

 

如何操練?

  怎樣操練法呢?我們當主動的、盡力的、經常的運用我們的靈,來履行一切屬靈的事,好叫我們的敬虔強壯,從我們身上彰顯出來。

  例如禱告,就是對敬虔的操練。我們不但要有定時的禱告,更要操練不住的禱告,也要儆醒禱告,以禱告作屬靈的爭戰。這種禱告生活,就是操練出來的。越是不願禱告的時候,越是強迫自己到主面前禱告,行之日久,就有強壯的敬虔生活。

  再如讀聖經,也是對敬虔的操練。這種讀經不是一曝十寒,偶然把聖經打開,尋章摘句的讀一句兩句,得點安慰就算了,乃是持之以恆,花上工夫,認真的、經常的來讀神的話。還要一面讀,一面把讀的聖經化作禱告,好使神的話在靈裏成為營養、成為食物。這種讀經法,也需要人盡上心力、殷勤的去作,使敬虔得到操練。

  禱告和讀經,要操練成為我們日常的生活,天天實行,不可間斷。有很多基督徒,每天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大清早起來讀經禱告。他們稱之為守晨更,為要督促自己,努力操練敬虔。

  此外,也要常服從裏面聖靈所給的感覺。聖靈是活在我們裏面的基督,無論祂作印記、作膏油,每逢指引我們的時候,都會給我們感覺。這種感覺通常都很細嫩,我們若粗心大意就會忽略。我們要操練留意裏面靈中的感覺,聽從祂的引導,這樣就使我們與主相連,住在主裏面。我們的行事為人,就不靠自己,乃是神在我們裏面運行,達到「我活着就是基督」的目的。

  操練敬虔到一個地步,自己的肉體自然失去能力,沒有發作的機會,罪惡也無法引誘你。每天享受在靈裏的自由,生命強壯,生活有力,勝過罪惡,勝過世界,勝過肉體邪情私慾,為基督作見證人,彰顯神。到來世,也必得着主應許的賞賜,如保羅所說:「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提後4:8)

 

操練身體的比喻

  「負重訓練」其中一個範疇或原理,就是鍛鍊出足夠的肌肉力量,去「對抗地心吸力」。愈操練肌肉的力量,你愈有力量和方法,才能將重物從地拉起舉高,甚至可以舉起超過自身體重的重量。但這要認真的久經鍛鍊,不能一蹴而就,而鍛鍊過後,除了能挑戰地心吸力,舉起更重的重量,身體也會改變,變得健碩健美。身體上的肌肉會增加,讓你更有能力拿起重物。別人也會看出你是訓練有素、有運動習慣的人。

  世界、屬肉體的吸引、天然的性情都好像地心吸力,我們若沒有操練敬虔,沒有敬虔而來的力量,是無法抵抗這些吸引。惟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斷操練敬虔,學像神,而不只是在聚會中。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地讀經禱告默想神親近神,思想生活中一些細節如何活得更像主。

  長跑運動員或長跑的練習,需要持續鍛鍊才會有成果。大家可能覺得,跑得快的人一定是天生長氣袋,天生異稟。世界冠軍的體能和心肺功能當然是不同凡響,但若沒有練習,一樣是糟蹋。大部份心肺功能正常的人只要保持練習,都能夠均速地完成一定時間一定距離的跑步活動。最重要的是恆常的練習,成為習慣。起初會不習慣,但只要克服最初的不適應,慢慢便能順暢地完成一公里、五公里、十公里、二十公里,甚至更長更遠的距離。

  當養成了運動習慣,你自然會減少不必要的娛樂或無聊事。現代人普遍都十分忙碌,但很多人都願意將運動排進日程表,目的是為了更健康的身心,以應付日常工作,並且減壓。醫生、運動科學專家甚至政府都呼籲,一星期至少要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來維持身心健康,即一星期5天平均30分鐘運動。也有很多長跑的朋友或運動科學研究人士指出,相比每星期一次過運動150分鐘,將之一星期平均分5次每次30分鐘更易成為習慣、更有效,更不容易受傷。

  操練敬虔也是如此,我們生命中或生活中不可能天天都有很特殊很戲劇性的狀況和經歷。很多時候,我們每天的生活都過得十分普通和平凡。但我們便是在這種平凡和普通的生活中去操練敬虔。就好像長跑選手每天操練,除了練跑、入健身房、伸展運動,還要注重飲食、注重休息、處理比賽前的心理等等。

 

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

  這節經文雖沒有明言是甚麼應許,但「應許」原文是單數式,似乎是包含了一切的應許。我們得着的是一種生命的應許,不但是今生的也是來生的。「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捨了,豈不也把萬物和他一同白白地賜給我們嗎?」(羅8:32) 所以作為神的兒女,我們不但因救主耶穌基督的寶血得蒙救贖,罪得赦免,將來得着永生的福樂,同時神在今生也要賜福給我們,正如主禱文所講:「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太6:11) 世界上有很多艱難,不同的地方不同屬神的兒女也有不同的難處和挑戰,但主耶穌已明言「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裏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16:33)

  今生的應許:

  • 在苦難中得安慰 (來13:5);
  • 在年老或去世時,蒙恩典得平安 (彼後3:14);
  • 在人生路上,蒙神引領 (賽30:20)。

  來生的應許:

  • 像基督一樣從死裏復活 (林前15:20-22);
  • 我們的身體要改變 (林前5:51-53);
  • 我們要被提,與主空中相見 (帖前4:15-18)。

 

與神同行:勞倫斯弟兄的見證

  數百年前一位法國基督徒勞倫斯弟兄(Brother Lawerence, 1605-1691),他一生只在修道院擔任廚師,晚年卻備受推崇。言論和書信被編輯成《與神同在》和《勞倫斯屬靈格言》等屬靈名著。

  勞倫斯年輕時當過兵,受過重傷,所以腳跛了,不良於行,但在修道院中他卻專責廚房工作。本身他因傷而變得不靈活,常打破東西,他亦不喜歡廚房粗活,頭四年他對此感到十分難受,因為工作環境骯髒、刻板、千篇一律。但漸漸地,他受神光照,雖然他年中無休地幹着重覆的粗活,沒有像其他修士般可以聚會讀經,而且他也沒有受過很多教育,連閱讀聖經也有一定困難。

  當神光照他,他看見自己的自大和自以為是,內心充滿自責和痛苦,神叫他反思,令他以神為中心,以神為一切。所作一切只為愛神而作,只努力專心愛神、親近神。從開始的時候,禱告對他就尤其重要,不管多少俗事纏身,他從不犧牲禱告的時間,很快便成為修道院其他弟兄的榜樣。他曾表示「我們不必一定要找些大事來做。那怕是我的盤子裏煎一塊小的蛋餅,也是為了愛神。做完了之後,如果沒有別的活要幹,我就俯伏在地敬拜神,感謝祂給我夠用的恩典,然後起來的時候,我心裏面覺得比一個君王還要滿足。」

  結果他的整個生命、生活和工作因此改變過來,滿有喜樂與能力,在世人看來,他只是一個傷殘瘸腿,身體軟弱、目不識丁、行動不便的退伍士兵,一生幹着毫不起眼甚至看不起的粗活。但這只是表象,他不論清潔打掃,還是處理食物,都在仰望神,都在追求神,並與神同在,與任何人的相處,都帶着基督的香氣,以至一個看似名不經傳,地上沒有豐功偉業的修道院廚房雜役,卻留下豐富和美好的屬靈功課予後世的信徒。

 

結語

  人的肉體、身體的機能總會漸漸衰弱,眼看得見的可能是外貌的變化,眼看不見的可能是體力恢復比以往緩慢,視力、聽力、味覺、反應比過往變弱。怎樣努力操練也只能延緩衰弱的時間。然而操練敬虔,卻不受此限,無論我們的身心如何,只要我們靈裏願意,神總會開路,神也願意與我們相交和同在,讓我們更認識祂、更愛祂。而這個靈性的、敬虔的操練,叫我們能得着今生和來生的應許,較奧運獎牌、世界冠軍更寶貴。因為主耶穌說:「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