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信徒、門徒、使徒、聖徒、基督徒? 還是叛徒、絆徒、糊塗? 今天與大家分享所列的各種稱謂,來看自己應該如何跟隨神。
信徒 (Believers)
「信徒」一詞在新約中文聖經中只出現過 5 次。
- 「那些奉割禮、和彼得同來的信徒(believers),見聖靈的恩賜也澆在外邦人身上,就都希奇。」(徒10:45)
- 「惟有幾個信徒(believers),是法利賽教門的人,起來說:『必須給外邦人行割禮,吩咐他們遵守摩西的律法。』」(徒15:5)
- 「所以,有了機會就當向眾人行善,向信徒一家(household of faith)的人更當這樣。」(加6:10)
- 「我們勞苦努力,正是為此,因我們的指望在乎永生的神;他是萬人的救主,更是信徒的救主(who is the Saviour of all men, specially of them that believe)。」(提前4:10)
- 「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them that believe)的榜樣。」(提前4:12)
「信徒」希臘原文為PISTIS,意思是「信 , FAITH」,原文並無「徒」字。從上文下理,可以清楚知道,當一個人相信主耶穌,就是信徒了。路加和保羅以這個字來形容相信耶穌的人,而主耶穌本人卻未曾用過。在這裏聽道的相信絕大部份都已經是主耶穌的信徒,那麼到底我們是否知道我們信什麼,又能否簡單而清楚的告訴別人我們信什麼。
信仰 (載於教會網站)
- 新舊約全本聖經都是神完整的啟示,是我們信仰唯一的根據。其中幾點重要內容列舉如下:
- 神只有一位。創造宇宙萬物的真神是獨一的,又是三而一的。父、子、靈同等,從亙古同時共存直到永遠。
- 耶穌是神的兒子,是自有永有的神;由聖靈藉着童貞女馬利亞成孕,降生為人,曾在地上生活三十三年半,將神表明出來,並為全人類的罪死在十字架上,流出寶血,成功救贖,作我們的救贖主。
- 耶穌死後埋葬,第三天復活,升到天上,被神立為主為基督,將聖靈賜下來。
- 聖靈就是基督的靈,在全地運行,使罪人相信救主罪得赦免因而歸向神。又重生信他的人並住在他們裏面作生命,使他們成為神的兒女,也是基督的教會,在地上過聖潔的生活,見證並榮耀神。
- 到這世代的末了,基督還要再來,提接聖徒,審判全地,建立祂永遠的國度。
- 最終所有重生得救的信徒,都有分於新天新地新耶路撒冷裏的福分,直到永遠。
- 聖經是我們信仰和生活的依據。為此我們凡事遵從聖經的真理,注重信徒屬靈生命的長大,建立基督徒良好的品格,敬虔度日,在工作崗位上忠誠竭力,見證基督;並遵照主耶穌的命令傳揚福音,拯救世人脫離罪惡痛苦,得到永生,這是教會的使命。
- 基督是教會獨一的元首,沒有任何人、事、物可以代表祂元首的地位。教會在結構上是獨立的,直接聽命於元首基督,此外無上級會,也無低級會,與其他各處教會是平等而有交通的。
- 此外,我們不屬於任何派別,也不自成一派,而是與一切信主得蒙重生的人,合而為一,在一餅一杯的見證上,記念主。
門徒 (Disciples)
主耶穌沒有用「信徒」這兩個字,那麼在新約聖經中,主用什麼稱謂來稱呼跟隨他的人呢?從主升天前所頒下的命令(大使命)就可以知道:「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9-20)。很明顯,主耶穌盼望跟隨祂的人作祂的「門徒」。DISCIPLES由拉丁文DISCIPULUS 而來,意思是指一個人向指導者(老師,有份量的人等) 學習,並且接受及遵守他的教導和教訓,是這位指導者的追隨者。這一個字原文在新約聖經出現261/262次,全部英文均譯作DISCIPLE,而新約中文聖經中「門徒」則出現了334次。從大使命中可以知道,主耶穌不但要人相信祂,而是要人作祂的門徒。主耶穌對門徒是有要求的,就是凡主所吩咐的,都教訓他們遵守。在主耶穌的時代已經有很多人追隨着祂,是祂的門徒。但跟隨主的人並不只於耶穌在世的時代,歷世以來,任何信主的人,只要接受及遵守祂的教導,在生活上學習並跟隨祂,都可以稱為主耶穌的門徒。那麼,我們必須真實地反省,到底我們是否主的門徒呢?主耶穌對祂的門徒有很多要求,以下都是主耶穌親口說的:
- 「愛父母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愛兒女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不背着他的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門徒。」(太10:37-38)
- 「你們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門徒。」(約8:31)
- 「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13:35)
- 「你們多結果子,我父就因此得榮耀,你們也就是我的門徒了。」(約15:8)
使徒(Apostles)
主耶穌不但要人作他的門徒,祂還要從門徒中間揀選了十二位作使徒 (Apostles):
- 「耶穌叫了十二個門徒來,給他們權柄,能趕逐污鬼,並醫治各樣的病症。這十二使徒的名:頭一個叫西門(又稱彼得),還有他兄弟安得烈,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腓力和巴多羅買,多馬和稅吏馬太,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和達太,奮銳黨的西門,還有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耶穌差這十二個人去,吩咐他們說⋯⋯」(太10:1-5)
- 「耶穌上了山,隨自己的意思叫人來;他們便來到他那裏。他就設立十二個人,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們去傳道,並給他們權柄趕鬼。這十二個人有西門(耶穌又給他起名叫彼得),還有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又給這兩個人起名叫半尼其,就是雷子的意思),又有安得烈、腓力、巴多羅買、馬太、多馬、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和達太,並奮銳黨的西門,還有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可3:13-19)
- 「那時,耶穌出去,上山禱告,整夜禱告神;到了天亮,叫他的門徒來,就從他們中間挑選十二個人,稱他們為使徒。這十二個人有西門(耶穌又給他起名叫彼得),還有他兄弟安得烈,又有雅各和約翰,腓力和巴多羅買,馬太和多馬,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和奮銳黨的西門,雅各的兒子猶大,和賣主的加略人猶大。」(路6:12-16)
當時有許多的人跟隨耶穌,有不同的目的和心態,也有些一心作主的門徒,門徒之間也有分別。耶穌卻從中揀選了十二位作使徒(APOSTLES),而這十二位都是平常的人,除了賣主的猶大外,最終神把他們全部都改變成為合乎主用的器皿。
- 使徒的意思是受差遣的人,它是一種職份,主耶穌的使徒就是受主耶穌差遣的人。這個差遣當然是指傳福音。使徒的原文於新約聖經中出現了79次, 主要翻譯為apostle;少數為messenger。
- 早期「使徒」只是用來指耶穌的十二個門徒
- 賣主的猶大死後,剩下的十一使徒藉抽籤選出馬提亞來代替猶大的職份,「他本來列在我們數中,並且在使徒的職任上得了一分。」(徒1:17) 「因為詩篇上寫着,說:願他的住處變為荒場,無人在內居住;又說:願別人得他的職分。」(徒 1:20)「主耶穌在我們中間始終出入的時候,就是從約翰施洗起,直到主離開我們被接上升的日子為止,必須從那常與我們作伴的人中立一位與我們同作耶穌復活的見證。」(徒1:21-22)
- 那麼,除了十二使徒之外,還有沒有其他使徒呢?我們又可否成為使徒呢?
- 「十二使徒」就是「十二使徒」,是歷史性的,也是獨特的,沒有其他人能加進去。「我被聖靈感動,天使就帶我到一座高大的山,將那由神那裏、從天而降的聖城耶路撒冷指示我。城中有神的榮耀;城的光輝如同極貴的寶石,好像碧玉,明如水晶。有高大的牆,有十二個門,門上有十二位天使,門上又寫着以色列十二個支派的名字。東邊有三門,北邊有三門,南邊有三門,西邊有三門。城牆有十二根基,根基上有羔羊十二使徒的名字。」(啟21:10-14)
- 除了「十二使徒」外,確實有其他使徒的,例如保羅和巴拿巴。保羅多次自稱為使徒:「耶穌基督的僕人保羅,奉召為使徒,特派傳神的福音。」(羅1:1);「奉神旨意,蒙召作耶穌基督使徒的保羅」(林前1:1);「作使徒的保羅」(加1:1)。嚴格來說,保羅和巴拿巴是聖靈所差派的使徒:「在安提阿的教會中,有幾位先知和教師,就是巴拿巴和稱呼尼結的西面、古利奈人路求,與分封之王希律同養的馬念,並掃羅。他們事奉主、禁食的時候,聖靈說:『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做我召他們所做的工。」於是禁食禱告,按手在他們頭上,就打發他們去了。他們既被聖靈差遣,就下到西流基,從那裏坐船往居比路去。』」(徒13:1-4)
- 其實,主耶穌也是使徒,是由父神差派的:「同蒙天召的聖潔弟兄啊,你們應當思想我們所認為使者、為大祭司的耶穌。他為那設立他的盡忠,如同摩西在神的全家盡忠一樣。」(來3:1-2)
- 父神怎樣差派耶穌為使徒,耶穌也照樣差遣祂的門徒為使徒(約20:21)。「耶穌又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約20:21)
- 所以,無論父神,子神,以及靈神都差派使徒。
- 按「我們從他受了恩惠並使徒的職分,在萬國之中叫人為他的名信服真道」(羅1:5),「使徒」是職份。但論到屬靈恩賜的時候,保羅說:「神在教會所設立的:第一是使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師,其次是行異能的,再次是得恩賜醫病的,幫助人的,治理事的,說方言的。」(林前12:28),所以也是神賜給教會的一種恩賜。當然這應該是指初代教會的使徒,因為是由於他們奉差遣,把福音廣傳,才成就各處的教會。這些初代教會的使徒是教會的根基。「這樣,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神家裏的人了;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弗2:19-20)
- 那麼,我們又可否成為使徒呢?我們當然不可能成為那「十二使徒」,也不可能成為神給教會的恩賜「第一是使徒」的教會根基。然而,按其字義,只要願意奉差遣,願意接受主的大使命,在廣義上,我們也可以成為使徒。我們有這樣的目標嗎?
聖徒(Saints)
- 「聖徒」一詞在中文聖經出現了六十多次。以下為一些例子:
- 「寫信給在哥林多神的教會,就是在基督耶穌裏成聖、蒙召作聖徒的。」(林前1:2)
- 「奉神旨意,作基督耶穌使徒的保羅,寫信給在以弗所的聖徒」(弗1:1)
- 「基督耶穌的僕人保羅和提摩太寫信給凡住腓立比、在基督耶穌裏的眾聖徒」(腓1:1)
- 「寫信給歌羅西的聖徒」(西1:2)
- 「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弗4:11-12)
- 「這樣,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神家裏的人了。」(弗2:19)
- 「聖徒」的意思是被分別為聖之徒。聖徒是分別的人,是被分別歸神的人。相對於聖是俗。我們接受救恩的一刻在地位上已經「成聖」,即已經是「聖徒」。但在經歷上,我們仍要不斷地「成聖」,即不斷地脫俗。
- 「聖徒」並不是天主教所說的聖人。公教會冊封一些已過世的信徒為聖人,就是隆重宣佈,那些信徒曾經英勇地忠於天主,生活到最後一刻。公教會認為教友們可以視這些人為成聖的榜樣、天堂的代禱者。這些都是錯誤的觀念。
基督徒 (Christians)
基督徒應該是我們最常用的稱謂,但中文聖經只出現了三次:
- 「門徒稱為『基督徒』是從安提阿起首。」(徒11:26)
- 「亞基帕對保羅說:『你想少微一勸,便叫我作基督徒啊(或譯:你這樣勸我,幾乎叫我作基督徒了)!』」(徒26:28)
- 「若為作基督徒受苦,卻不要羞恥,倒要因這名歸榮耀給神。」(彼前4:16)
以下一段經文,讓我們了解為甚麼門徒稱為「基督徒」是從安提阿起首:「那些因司提反的事遭患難四散的門徒直走到腓尼基和居比路,並安提阿;他們不向別人講道,只向猶太人講。但內中有塞浦路斯和古利奈人,他們到了安提阿也向希臘人傳講主耶穌。主與他們同在,信而歸主的人就很多了……門徒稱為『基督徒』是從安提阿起首。」(徒11:19-26)
- 在耶路撒冷,門徒沒有被稱為基督徒。等到耶穌復活升天後,門徒先向猶太人傳福音。在猶太人眼中,門徒是猶太律法和傳統的叛徒。而在非猶太人眼中,他們只認為門徒就像其他猶太人一樣,不過是跟隨拉比耶穌的學生。所以,猶太裔信主的門徒在非猶太人眼中,只是猶太教的一個新派別而已。
- 猶太人從不與外邦人往來,但腓尼基和居比路的猶太人,當他們信主後並到安提阿傳福音時,也向希利尼人傳講。因此信主的希利尼人多起來,安提阿的人不能再以猶太人稱呼這班由信主的猶太人和信主的希利尼人組成的族群,因而把他們稱為「基督徒」。
- 基督徒是安提阿的外邦人給信奉耶穌基督的人所起的稱謂,意思是小基督或像基督,原是拉丁文Christiani,即基督人或屬於基督的人。
- 這裏給我們一個挑戰,我們是否有胸襟,像居比路和古利奈的猶太人一樣,勇敢把福音傳給與我們不同的族群?另外,人們看見我們的時候,有否看見基督?我們又是否像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