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約4:21-24
詩歌:敬拜詩集:11首  


  今年石蔭家的職青團契聚會有了些新的安排,職青的肢體們分成三個小組,全體聚會與小組聚會隔週進行。而我是屬於音樂小組,主要圍繞著與詩歌有關的學習,包括學習唱詩、認識詩歌的背景和詩歌的作者、文章分享、靈修分享等。最近我們看了一篇文章,題目是:音樂─神所賜的禮物。當中讀到有一段令我有較深刻印象的:

  「當藝術作品成為神的代表取代了宇宙創造主的地位;對藝術作品的黙想取代了對神敬虔的崇拜…..當政治革新(不是政治取向)與現代科技(不是科技產品)不再使人產生興趣時,有愈來愈多的人把宗教情懷轉向美學。因此我們必須牢記,音樂雖然是神給我們貴重的禮物,但不論在日常生活中,或在崇拜聚會裡,音樂絕對不能取代神。」─伍斯特福

  現在當我們提到敬拜時常常會連到音樂和詩歌上去,但音樂只是一種工具,讓我們向神的感恩讚美能夠表達得更透徹,或營造一種感覺,勾起我們以往的一些屬靈的經歷,讓我們的靈再一次被挑旺。記得有一段時間到外國交流半年,當時返一間華人教會聚會,還記得他們的牧師會在敬拜聚會時拉小提琴伴奏,擘餅只會一個月舉行一次。雖然形式上與我們平時聚會不同,每當唱到一些詩歌是我們平時擘餅唱的詩歌時,便會叫我想念起在荃灣家與肢體們一同聚會的情景,那一刻,歌詞好像特別突出,讓我更加受主的愛感動。

  音樂作為一種媒介,可以有助傳播一些正面的信息,但也可以傳播一些反面的信息,甚至有些音樂是反社會、敵基督的。所以也提醒我們,我們敬拜的焦點是在神,不是單單追求音樂帶給我們的感覺。一些靈恩派的錯誤方向,便是追求一種屬靈的感覺多於追求主自己。

  有人可能會覺得自己五音不全,怎能好好的來敬拜神?事實上敬拜不一定要有音樂或詩歌的。主耶穌對撒馬利亞婦人談論敬拜時,主說「神是個靈,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所以敬拜父,有兩樣東西是最基本的:便是心靈和誠實(呂振中譯作真實,和修版譯作真誠)。

 

「敬拜」的第一次出現

  敬拜這個詞第一次出現於創世記22:1-9。亞伯拉罕聽到神的吩咐,將他的兒子以撒獻給神為燔祭。將近到獻祭的地方,亞伯拉罕遠遠看見了,便吩咐僕人:你們和驢在此等候,我與童子往那裡去拜一拜......這裡的拜一拜原文便是敬拜這個字。亞伯拉罕將獻以撒這件事看作敬拜神。而這段經文也正好用來說明敬拜的真正意義。

  敬拜這個字的英文是worship。原來古老的英文字是寫作worthship,即有價值,值得負上代價的意思。所以我們敬拜是因為主是配,是值得我們獻上我們的最好,最珍貴的。神給亞伯拉罕的是極大的考驗,因要他獻上的不是牛羊,不是家財,這些他都有很多。神要他獻的卻是他獨一的兒子,而且是他等候已久,直至他一百歲,妻子撒拉也絕了育的時候神應許給他的,對於亞伯拉罕是何等的珍貴。亞伯拉罕卻毫不猶豫地照神的吩咐去做,將他的獨生愛子獻上,因為他看神是配得的。正如示巴女王朝見所羅門時被他的智慧懾服,以致獻上金銀財寶,相信亞伯拉罕在神面前也被神的榮耀懾服,令他願意將最珍愛的獻給神。這便是敬拜。

 

心靈和誠實的敬拜

  最初亞伯拉罕的敬拜,也是藉著心靈和真誠去敬拜。就是有聖靈的感動,又有真實的行動。

  心靈的敬拜就是用靈去敬拜而不是用自己的意慾去敬拜。目的是要叫神得喜悅,而不是叫人得滿足。亞伯拉罕將兒子獻上,並非出於自己的意思,而是神的吩咐,所以是出於靈。若神沒有吩咐而他憑自己的血氣去做這件事便是出於無知,是出於肉體的,縱然他向神感恩報答的心有多強,若這並不是出於靈,而是從血氣而來,神不會喜悅。正如掃羅王在吉甲向神獻祭一事便得罪了神。因為先知撒母耳叫掃羅王等候他來到為他們獻祭。但掃羅王卻等不到最後一刻,在撒母耳到達之前便私自獻祭,以致神藉撒母耳說,他的國度必不長久,並且往後興起大衛取代了他作王。我們在擘餅記念主及敬拜父的時間也要學習隨從聖靈的帶領。我們奉主的名聚集,神便與我們同在,所以我們只要存一個感恩敬拜的心來到主面前,聖靈必會在我們中間作感動帶領的工作,叫我們以詩歌、禱告來敬拜他。

  甚麼是真實的敬拜呢?正如信心沒有行為是死的,真誠就是要將靈裡的看見付諸行動。亞伯拉罕聽見神的聲音,叫他將兒子獻上為燔祭。他聽見神的呼聲之後並不是停在這領受上,想想神的話有甚麼啟示,或當中有甚麼預表,而是隨即便有行動。雖然他這個兒子是等候了很長時間才得到,實在得來不易。但他知道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神要收回是理所當然的。他靈裡領受了,也附諸行動,這便是真誠的敬拜。雖然他的行動最終被神阻止了,神以一隻羊羔來代替以撒,因為他的真誠已被神確認接納了。我們聚會時,有時雖被聖靈感動,可是我們連開聲讚美祂也感到軟弱,是因為缺了真誠。神並未要求我們獻上最珍愛的,只要求我們以頌讚為祭獻給祂。

  主對撒馬利亞的婦人說: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他。所以我們的敬拜若要蒙神喜悅,我們先要成為敬拜神的人。怎樣才是敬拜神的人呢?在使徒行傳中提到有兩位信徒,被形容是敬拜神的人。
 

 

價值的取捨 (徒16:12-15, 40)

  我們對事物的價值觀,往往影響著我們面對事物時的取捨。

  呂底亞是推雅推喇城的人,是一個賣紫色布疋的婦人。推雅推喇是個出產紫色布的地方,那地方的紫色染料是很珍貴的。因要用當地特有品種的蝸牛分泌物提煉出來。這種紫色也是獨一無二的。所以只有有錢和尊貴人家才可以穿紫色布做的衣服(曾經有一位極尊貴的披上這紫色布,便是耶穌基督,祂被羅馬兵戲弄時,被戴上荊棘的冠冕和披上紫色的袍,取笑祂是猶太人的王)。呂底亞揀選這門生意相信她一方面喜愛一些珍貴的東西,又或許這些紫色布令她想起主耶穌的愛,想起主怎樣為我們受害。

  呂底亞去腓立比相信是營商。而她必定也相當富有,因此可以接待保羅等人到家中居住。但很晞奇當保羅遇見她時,她卻是在腓立比河邊與眾婦女一同禱告。因為當地很少猶太人,所以沒有會堂的。既然連聚會的地方都沒有,她工餘時間大可以選擇留在自己家中休息享受,或與朋友飲酒作樂。但她卻選擇走到河邊跟一班婦女禱告,並且是恆常的聚會,因聖經說那是禱告的地方。我們到外地工幹或旅行,會否想到在當地找個聚會的地方,或探望一些弟兄姊妹,一起相交禱告?呂底亞揀選了她認為最有價值的,便是親近敬拜神。因此聖經稱她是素來敬拜神的。因著她這敬拜神的人,也因著這一班婦女的禱告,主便將馬其頓人的異象賜給保羅,帶領保羅將福音傳到腓立比。呂底亞也藉著接待保羅,能夠参與神的工作。

 

就近神 (徒18:4-11)

  另一個聖經稱為敬拜神的人叫提多猶士都,保羅去到歌林多傳道時也是住在他的家中,聖經對他的介紹不多,只說他的家靠近會堂,這便是我們對他唯一的認識。住處靠近會堂不是很化算。上主日下午我們荃石福音部開會,之後幾個部長再留下有些交通。到離開時才發現沒有人有帶門匙鎖門,結果當然要找住得最近會所的,以往是仕光弟兄,現在多數找家和姊妹。另外風暴期間又要回會所守望,看看窗戶有沒有關好,有沒有肢體不知道聚會取消而回來了,又或者要接聽一些電話查詢。所以住近會所自然有多一些責任要負。但住近會所也有好處,便是回來聚會很方便,主日或晨更也可以遲一點出門,多睡片刻,不怕塞車。當然不一定要住在會所附近才能夠做個敬拜的人。主要是我們的心是否來就近神。我們的心若是就近神,我們人生很多選擇也不一樣。我們選擇工作時,會否考慮工作時間會否影響我們返聚會敬拜神?為兒女揀學校時,會否考慮學校的宗教背景對兒女的影響?我們的心若是就近神,我們便會受祂吸引。相反便很容易受魔鬼的吸引。因牠以世上的榮華、權利和地位、與及個人的私慾來試探我們,叫我們去拜牠。這些都是很吸引的東西,所以我們稍為遠離神,便會受牠試探而跌倒了。耶穌說:「經上記著說:當拜主─你的神,單要事奉他。」(路4:8)

  在使徒行傳中提到這兩位信徒,被形容是敬拜神的人。他們的敬拜不限於在主日的聚會中,更加藉著行動在平時的生活中將敬拜表明出來,因為他們覺得主是配得,這便是出於真誠的敬拜。他們都願意接待保羅,讓他可以安心在腓立比和歌林多傳揚福音。主也揀選這樣的人來參與祂的工作。所以我們不單要來敬拜神,也要做一個敬拜的人,就是在生活上也能保持用心靈和真誠來敬拜我們的神。願主幫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