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二15上;創四16-五11,21-24,28-29、六9-11,17-22


  創世記五章所記載的,是人一生的內容,讓我們看見敬虔的人,他的一生是如何的。

 

一、求告神的名(創四25-26)

  「塞特也生了一個兒子,起名叫以挪士。那時候,人才求告耶和華的名。」從以挪士出生後,人開始求告神的名。這表示在此之前,人並沒有求告神的生活。是甚麼令到塞特有此轉變?以挪士的意思是「必死的人」,從這意思衍生另外兩個意思──「軟弱的人」和「無能的人」。為甚麼人是必死的?因為人犯了罪,塞特必定很深的感受到罪的權勢是他所無法勝過的,不能擺脫的,有一天他必要歸回塵土。面對罪的權勢,他是軟弱的,無能力的。這是他深深所體會的,因為他的名字的意思是「代替」,代替亞伯,亞當要脫離撒但的轄制的盼望在他身上「女人的後裔要傷蛇的頭」,但他知道像他這樣軟弱的人,無能力的人,如何勝過罪的權勢呢?所以他需要神,他要尋求神的幫助和憐憫。不像該隱,在神的咒詛下要在地上飄流,他害怕人將他殺死,所以為自己造一座城,住在裏面,不再飄流,安全穩妥。又不像拉麥的子孫,生活豐富多姿采。原來在這繁華生活的背後,充斥着各種各樣的罪惡。

  一個敬虔的人,他的一生都不離開神,他必須是一個時刻求告神的名的人。

 

二、在勞苦中盼望安慰(創五28-29)

  拉麥給兒子起名叫挪亞,挪亞的意思是「安慰」,因為在神的咒詛下(這咒詛是因人犯了罪),人在十分重的勞苦中,這是他深深體會的。在罪惡的軛下,人充滿勞苦和重擔,是人所難以承受的。在勞苦和咒詛中,人需要安慰和安息。他有這體會是寶貴的,可惜,他的盼望錯了。他將盼望放在他的兒子身上,期望他將來能帶給他安慰和喜樂。

  挪亞永不能將安息帶給那些在勞苦中盼望得着安慰的人,只有主耶穌基督是我們的安慰,是我們的安息。「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太十一28-30)

  神的兒女在地上,面對生活、環境等各種事情,總會有些體會,無論這些體會如何,必須帶到神的面前,從神那裏得着亮光、安慰和盼望。

 

三、與神同行(創五21-24、六9,22)

1. 以諾(創五21-24)
  以諾生了瑪土撒拉後與神同行,因為他知道這個世界將要受到神的審判。瑪土撒拉的意思「他死後降洪水」。

  他與神同行三百年,被神接去,他一生與神同行。聖經沒有提到他與神同行在生活上與其他人有何不同。希伯來書和猶大書提到他的事:

  「以諾因着信,被接去,不至於見死,人也找不着他,因為神已經把他接去了;只是他被接去以先,已經得了神喜悅他的明證。」(來十一5)

  「亞當的七世孫以諾,曾預言這些人說:看哪,主帶着祂的千萬聖者降臨,要在眾人身上行審判,證實那一切不敬虔的人,所妄行一切不敬虔的事,又證實不敬虔之罪人所說頂撞祂的剛愎話。」(猶14-15)

  以諾知道,這個世界將要受到審判,因而他的人生方向有所改變,與神同行,尋求屬天的事物,不眷戀地上的事物,過着討神喜悅、事奉神、見證神的生活。所以,有一天,神把他接到天上去。

  神的兒女都知道,有一天主要再來,並且,這天越來越近,但我們人生的方向有沒有調整,轉向屬天的事物,與神同行,在這不敬虔的世代過敬虔的生活?

2. 挪亞(創六9-13,22)

  「挪亞是個義人,在當時的世代是個完全人,與神同行。」挪亞的世代是個怎樣的世代?在神面前敗壞到極,滿了強暴,已經到了盡頭。

  挪亞在這樣的環境中,將自己分別出來,過敬虔的生活,凡神所吩咐他的,他就照着行。他一面造方舟,一面傳道,有一百二十年久。這段日子對挪亞來說並不容易,不但費財費力,並且很孤單,無人接受他所傳的,最後進方舟的人只有他一家八口。

  求主幫助我們這稱為神兒女的人,在這個邪惡淫亂的世代中,把自己分別出來,過敬虔的生活,時刻求告神,與神同行,活在神的旨意中。彰顯主的榮耀,叫主的心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