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會是神的家
就懼怕,說:「這地方何等可畏!這不是別的,乃是神的殿,也是天的門。」雅各清早起來,拿起枕在頭下的石頭,立作柱子,澆油在上面。(創28:17-18)
- 這段經文是聖經第一次出現神的「殿」,現代中文譯本也是把殿譯作「家」,可說明神的殿即是神的家。
- 創世記27章(前一章)提及雅各趁着以撒(他的父親)年老眼睛昏花,並以掃(他的哥哥)外出為爸爸打獵時,利用欺騙的手法,奪去了長子名份的祝福。
- 因此以掃怨恨雅各,誓要追殺雅各;媽媽利百加知道以掃的念頭,就安排雅各潛逃往她哥哥拉班那裏去。
- 雅各在家裏闖了大禍,他因騙了父親以撒和他哥哥以掃而被他哥哥追殺。雅各已經不知有多少個晚上失眠,直等他來到伯特利,他才可以枕着一塊石頭睡着。
- 就因着雅各親身經歷在外漂流,心裏極渴求得着一個家,他卻在伯特利重拾家的感覺,可以給他一個休息的地方,好讓他安頓下來。這正好像神的需要,所以神也藉着啟示叫雅各領會神的心意。
- 雅各是全體以色列人的祖先,神有意要以雅各全體子孫作他的家。我們用新約的眼光來看,神自己要住在我們這班被耶穌基督寶血所救贖的人中間。祂的心是要以人為家,並在這個家中得享安息、喜樂、滿足,所以神視我們因信而成為神家的人,就是神的家。
二、主內一家人
這家就是永生神的教會,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3:15)
- 教會有了基督就有了根基,靠着主耶穌的寶血所買贖;能夠成為一家人,也就是血脈相連,我們因着基督的寶血成為神家裏的人
- 一家人有以下的特點:
- 彼此相愛:在疫情下,我們無奈地暫停了實體聚會,但肢體們都珍惜一同團契、一同祈禱、一同分享,所以我們團契和主日學的服事同工,用盡一切的方法,設立了網上聚會這個權宜之䇿;不但能讓各個聚會可以繼續進行,更有些肢體雖然平常因工作關係未能夠親身回來聚會,他們也會積極嘗試參與。疫情現時聚會的人數,有時甚至也比疫情前還高。就我所在的職青團契為例,小組甚至乎可以與身在外地的肢體彼此分享,弟兄姊妹勝過了環境的限制,適應了新的模式,盡力投入聚會,利用不同方式,彼此關顧,值得欣賞!當然,我們是十分盼望能盡快恢復實體聚會,能為主作更加美好的見證。
- 互補長短、彼此配搭:青少年福音工作是石蔭家其中一個工作重點。去年的福音歌劇,的確給我驚喜如:某肢體的演技、某肢體的唱功等等都勾起我當年身在青年團契時,也曾參與福音話劇,由佈景、對白、服飾、音效、選歌,都是一手一腳由肢體們同心擺上服事。原來神親自調度各人,並且把不同的能力分賜各人,好讓我們能彼此補足、彼此合作,同心服事。
- 彼此分擔:祈禱會是一個與神同工的機會,更體現彼此分擔和彼此分憂的時機。在疫情下,各人也有不同的需要;有工作關係而未能在港、有壓力下工作的醫護、有身體抱恙也有考試升學的考生。我們或未能完全掌握神的時間表,但每次同心禱告,都得着無限的安慰
- 我初信時到荃灣家聚會,參加讀經聚會之前,有負擔的弟兄會預備晚飯給其他肢體享用;暑假時也會聯同其他年青肢體一同打掃會所;實現神的家的特點互相照顧互相擔當
- 今次香港新冠肺炎的第五波靜悄悄的着陸,而且急速地蔓延,本年三月更達至高峰。身邊不時收到肢體們懷疑染病的消息或對疫情憂心。團契內肢體們都彼此問候和代禱支持鼓勵,也有付諸實際行動,彼此服事洗腳。雖然神容許疫症臨到,但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我深信這疫情的外表成為了我們的苦難,卻讓我們在享受了家的味道—彼此相愛、彼此擔當和彼此服事。在末後的日子,雖然必有各種各樣的災難,但蒙恩得救的人都能在神的家中經歷從神而來的平安
三、以行動建造神的家
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弗4:11-13)(But that doesn’t mean you should all look and speak and act the same. ~Ephesians 4:7)
- 死物是不會成長,所以教會不是一所外在的建築物;他要像身體會成長,其目的是要有基督長成的身量;英文聖經用了「until we’re all moving rhythmically and easily with each other, efficient and graceful in response to God’s Son.」去形容一個已長成的身體。
- 「Moving rhythmically and easily with each other」是指有節奏地並且靈活地與其他肢體一同發揮作用,令整個身體能夠完成神所托負的任務,所以各盡其職就能叫身體成長。
- 就如一個新團隊的建立,最有效就是根據各人的優點和長處去編排職務。然後,總指揮可以按着各人工作的進度去整合達成一個最佳的效果。在神的家中,基督就是我們的元首,而每一個肢體就是要在這個家中發揮我們的特質。
-
特質的例子可以是:
- 所累積的經驗:當我第一次學習不同講台的服事的時候如:主席、領詩、講道、祈禱,以往有些聚會我也是比較少配搭服事如安息聚會,有比我有經驗的肢體都主動扶持我,甚至把聚會流程每一個細節都記下來,幫助我作好準備。
- 所學習到的知識:以石蔭家為例,我們也需要擁有不同技能肢體一同配搭,如醫護、維修、冷氣、電腦、水電、影音、財務等等, 以應付神家中不同的需要。
- 神獨賜的能力:有好些肢體特別懂得關心別人,他們的關懷好像特別有功效。
- 「各盡其職」意思是各人也有自己的職責;以弗所書 4章7節 英文聖經譯作「我們都是獨特,不都是一樣的」。神按己意分賜各人不同的能力、不同的恩賜,好使祂的教會能夠按祂的心意成長。我們也無需要比較,因為神的心意是要讓所有肢體都有節奏地,而且靈活地同配搭(運作)。我們需要明白,神不是要得着一個有能力的人,祂乃是要得着一個能被祂隨意調度的教會。較有經驗的肢體,可以主動幫助那些仍在學習中的肢體,作好榜樣。初服事的肢體也需要盡力虚心學習。
- 有些沒有明顯負擔,而又有心服事的肢體,我建議盡量嘗試及接受不同服事的邀請。待神的工作顯露出來,神按自己把負擔分賜各人,就可以專心於祂所帶領的服事領域上作工。
-
我鼓勵肢體們也主動把自己有負擔的服事角色提出。就每個服事功能而言,我們可以用RAPID Model去定位自己的角式:
- Recommend(建議):有負擔的肢體主動地提出服事方案;近年我們也在同工會經過交通,把不同形式的聚會如家事分享和教會活動日讓肢動能積極投入教會生活,也讓肢體主動交通他們對教會各種意見。
- Agree(同意):積極為服事方案禱告,願神的旨意成就;如參與晨更或禱告聚會。
- Perform(執行):執行方案。
- Input(資料提供):與服事小組提出相關資料作出考慮。
- Decide(定案):在各服事小組按聖靈感動落實執行。
- RAPID的各個角式,很可能跟神所賜給我們的特質掛勾;如有好些肢體特別擁有對事情的觸覺,他們通常也想到方案,所以他們常常表現出擔任(R)角色;有些肢體則博學,很多時會擔任(I)的角色;又有些肢體或比較沉實,他們或常擔任(A)的角色;但這沒有定規,只要按神給我們的特質,努力擺上,基督就能把我們調度、調節,達到整個教會成長的目的。
- 不同崗位的服事,肢體可以按照神給你的負擔擔任不同的角色。例如:我在福音小組可能主要負責建議和執行但我在職青團契的角色可能是同意和資料提供。
- 我們清楚自己在不同崗位所擔任不同角色,自然就更懂得彼此配搭和更有效編排時間參與不同服事。
- 教會在疫情之前,曾於七月一日舉行過福音午餐會,吸引了很多街坊參加。我記得那天的食物豐富得很,媲美酒店級別的自助餐,讓福音朋友都滿足得很,除了福音短講之外,也有不同的健康為主題的小型攤位,從福音朋友投入參與各個環節,反映了他們對教會有極正面的感覺,也讓教會融入石蔭及石籬的社區。食物之所以如些豐富,肢體們都付出了不少汗水,各款菜式都是各肢體的「拿手好戲」,而每個攤位也是由有醫療專業的肢體擔當,體現了各盡其職的真理,神透過調度不同肢體擔任不同服事,幫助了有需要的街坊也把福音的種籽栽種在他們心裏。
四、總結
你不要輕忽所得的恩賜,就是從前藉着預言、在眾長老按手的時候賜給你的。(提前4:14)
- 祂按己意把能力及恩賜分派各肢體,為的是使他們都能各盡其職,卻沒有職位高與低之分;教會亦不是一個機構,把工作分工甚至外判,卻不能叫她成長;唯獨我們都盡忠學習把自己的一份獻上,讓主使用。
- 也不可輕看自己,因為我們每一個蒙恩得救的人,神都賜下給我們特質,成為教會不可或缺的一個部件。
- 要把握光陰,掌握今天,為主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