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書中的基督
- 馬太福音的主題──君王
- 路加福音的主題──人
- 約翰福音的主題──神的兒子
- 馬可福音的主題──神的僕人
馬可福音所說的是一位作僕人的神的兒子。既然是一個作僕人的人,在人的眼中看來,祂是卑微的人,一個卑微的人就不必問出身,所以沒有記錄家譜。裏面所記載的,完完全全是一個服事的記錄,從各方面用不同的內容來給人服事,一個作僕人所該作的就是服事。
本書(馬可福音)所描述的主耶穌這位神的僕人,乃是極其勤勞、忙碌的,祂無論在陸地、海洋或曠野,也都忙個不休,從早到晚不停地工作,天晚日落了,還是忙着醫治病人(1:32)直到深夜;次日天未亮就起來(1:35)。就這樣很少有歇息的時間,甚至連吃飯的工夫也沒有(3:20;6:31),以致祂的親屬都說祂是癲狂了(3:21)。
馬可筆下的耶穌,風塵樸樸,工作不懈。筆法緊湊,行文快捷。希臘文euthus(原文編號2117) 出現41次,中文多譯之為「隨即」「立刻」「就」等字眼,成為馬可福音的特色,也稱為「行動的福音」。
馬可福音的鑰節
「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可10:45)
這位服事人的人子,相信就是以賽亞書所預言的那位受苦僕人。神要藉着這僕人施行拯救。
從馬可福音中,看見這位神的僕人如何開始祂在地上的服事
1. 這僕人是福音的起頭
「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福音的起頭。」(可1:1) (The good news of Jesus Christ - the Message! - begins here…) 這位僕人最重要的任務,是帶給我們一個好訊息(福音)。
2. 這僕人的出現是根據神時間的安排
「正如先知以賽亞書上記着說:看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前面,預備道路。在曠野有人聲喊着說: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照這話,約翰來了……」(可1:2-4)
早在主前700多年前以賽亞的預言,宣告了那僕人要來的預備,施浸約翰的出現正時神的時間。約翰叫百姓的心預備悔改,使人接受主所傳的:日期滿了,神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
3. 這僕人帶着神的權柄教訓眾人
「到了迦百農,耶穌就在安息日進了會堂教訓人。眾人很希奇他的教訓;因為他教訓他們,正像有權柄的人,不像文士。」(可1:21-22)
主耶穌是帶着受教者的耳朵,聽到神所教訓的,並用受教者的舌頭去服事人。
「主耶和華賜我受教者的舌頭,使我知道怎樣用言語扶助疲乏的人。主每早晨提醒,提醒我的耳朵,使我能聽,像受教者一樣。主耶和華開通我的耳朵;我並沒有違背,也沒有退後。」(賽50:4-5)
4. 這僕人服事時間超長
「天晚日落的時候,有人帶着一切害病的,和被鬼附的,來到耶穌跟前。合城的人都聚集在門前。耶穌治好了許多害各樣病的人,又趕出許多鬼,不許鬼說話,因為鬼認識他。次日早晨,天未亮的時候,耶穌起來,到曠野地方去,在那裏禱告。」(可1:32-35)
這僕人傾盡祂所有的時間服事,祂得力的源頭在於在父面前的相交禱告。
「耶和華從我出胎,造就我作他的僕人,要使雅各歸向他,使以色列到他那裏聚集。原來耶和華看我為尊貴;我的神也成為我的力量。」(賽49:5)
5. 這僕人服事時的內心充滿憐憫
「有一個長大痲瘋的來求耶穌,向他跪下,說:『你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耶穌動了慈心,就伸手摸他,說:『我肯,你潔淨了吧!』大痲瘋即時離開他,他就潔淨了。」(可1:40-42)
這僕人不但醫治人肉身的問題,連他內心的殘缺也可治癒。
「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他憑真實將公理傳開。」(賽42:3)
6. 這僕人看見別人的需要大過自己的需要
「耶穌進了一個屋子,眾人又聚集,甚至他連飯也顧不得吃。耶穌的親屬聽見,就出來要拉住他,因為他們說他癲狂了。」(可3:20-21)
「他就說:『你們來,同我暗暗地到曠野地方去歇一歇。』這是因為來往的人多,他們連吃飯也沒有工夫。他們就坐船,暗暗地往曠野地方去。眾人看見他們去,有許多認識他們的,就從各城步行,一同跑到那裏,比他們先趕到了。耶穌出來,見有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於是開口教訓他們許多道理。」(可6:31-34)
「現在他說:你作我的僕人,使雅各眾支派復興,使以色列中得保全的歸回尚為小事,我還要使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我的救恩,直到地極。」(賽49:6)
主耶穌來到地上,祂就是那位服事人的人子,祂活出以賽亞書所預言的那位受苦僕人,特別是第四首僕人之歌,正是祂服事的最高峰,「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可10:45)
馬可福音11-15章:記載主耶穌在地上最後的七天
【第一天】 星期日 (可11:1-11) 神僕騎驢進入耶路撒冷
「錫安的民哪,應當大大喜樂;耶路撒冷的民哪,應當歡呼。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裏!他是公義的,並且施行拯救,謙謙和和地騎着驢,就是騎着驢的駒子。」(亞9:9)
祂預先叫門徒預備了一匹驢駒,祂騎上的不是一匹白馬,不是一匹戰馬,而是一匹驢駒,一匹負重擔,讓人看不起,其貌不揚的驢駒。耶穌坐上去,代表祂不是帶來刀劍,祂要來負起別人的重擔,背負人的苦困。祂要以服侍來拯救人,不希望人在暴戾、仇恨、冷漠,敵視裏生活,祂來是要以犧牲來締造和平,所以祂揀選了一隻黙黙無聲的驢駒,騎着牠進入耶路撒冷。
今天,我們跟隨主,並不是跟着一匹戰馬進入耶路撒冷,我們不要靠賴戰馬來抓住這個世界,繼續奪取世界一切的榮華富貴。我們是跟着一頭驢駒進入耶路撒冷,跟從主的人都有一個心志,就如驢駒一樣被主所用、謙卑順服、承擔主的託付,我們要跟隨主,做一個謙謙和和的僕人,以至達成神交託給我們的工作。
【第二天】星期一 (可11:15-19) 潔淨聖殿
「他們來到耶路撒冷。耶穌進入聖殿,趕出殿裏做買賣的人,推倒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和賣鴿子之人的凳子;也不許人拿着器具從殿裏經過;便教訓他們說:『經上不是記着說:我的殿必稱為萬國禱告的殿嗎?你們倒使它 成為賊窩了。』祭司長和文士聽見這話,就想法子要除滅耶穌,卻又怕他,因為眾人都希奇他的教訓。每天晚上,耶穌出城去。」
主耶穌進入耶路撒冷之後,對一批宗教人士,包括文士、法利賽人和祭司等發出嚴厲的責備。祂進入耶路撒冷之後第二天,在聖殿裏看見賣牛羊、兌換錢幣的人的所作所為,祂發義怒趕走了他們,重新整頓聖殿成為禱告的殿。但對於那些既得利益的宗教領袖來看,他們不知悔改,反而開始計畫殺害主耶穌。
我們以為主耶穌只是責備當時那些宗教領袖,豈不知主耶穌的這些話,就是對我們說的?我們自己要好好反省,主是否在責備我們,主是否在提醒我們,我們的心不要像當時的法利賽人、文士、祭司般麻木的心。我們該怎樣看主的殿寶貴可以在主的聖所中求問神,抑或利用神來自己得益處?
【第三天】星期二 (12:28-44; 14:3-9) 人生最重要而不可少的事
- 第一件事:
「有一個文士來,聽見他們辯論,曉得耶穌回答的好,就問他說:『誡命中哪是第一要緊的呢?』耶穌回答說:『第一要緊的就是說:「以色列啊,你要聽,主-我們神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其次就是說:「要愛人如己。」再沒有比這兩條誡命更大的了。』那文士對耶穌說:『夫子說,神是一位,實在不錯;除了他以外,再沒有別的神;並且盡心、盡智、盡力愛他,又愛人如己,就比一切燔祭和各樣祭祀好的多。』耶穌見他回答的有智慧,就對他說:『你離神的國不遠了。』從此以後,沒有人敢再問他甚麼。」(可12:28-34)
主耶穌讚賞這位文士,他回應主耶穌說:是的,跟從神,遵行神的誡命,實實在在的行出來的,「要比一切燔祭和祭祀好得多。」這位文士領會到真正的善行比虛偽的禮儀好得多。主耶穌聽到這位文士所說之後,就說:「你離神的國不遠了。」
那位文士是用主耶穌的眼光來看每一件事。他看得見神喜愛憐恤多於燔祭和祭祀,神要的是我們同祂的關係,是否盡心的愛祂?是否愛鄰舍,肢體彼此相愛?這是律法的總綱。
- 第二件事:
「耶穌對銀庫坐着,看眾人怎樣投錢入庫。有好些財主往裏投了若干的錢。有一個窮寡婦來,往裏投了兩個小錢,就是一個大錢。耶穌叫門徒來,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窮寡婦投入庫裏的,比眾人所投的更多。因為,他們都是自己有餘,拿出來投在裏頭;但這寡婦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可12:41-44)
很多人不像窮寡婦的奉獻,他們奉獻的時候,先想到為自己要保留多少,自己的使用是多少,剩餘的,才交給主耶穌吧。神所看的不是我們獻上多少,是我們願意怎樣擺上;也看我們是否把主的需要放在優先的位置。
- 第三件事:
「耶穌在伯大尼長大痲瘋的西門家裏坐席的時候,有一個女人拿着一玉瓶至貴的真哪噠香膏來,打破玉瓶,把膏澆在耶穌的頭上。有幾個人心中很不喜悅,說:『何用這樣枉費香膏呢?這香膏可以賣三十多兩銀子賙濟窮人。』他們就向那女人生氣。耶穌說:『由她吧!為甚麼難為她呢?她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要向他們行善隨時都可以;只是你們不常有我。她所做的,是盡她所能的;她是為我安葬的事把香膏預先澆在我身上。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甚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做的,以為記念。』」(可14:3-9)
那女人(應該是伯大尼的馬利亞)的真哪達香膏值三百多個銀幣,但沒有保留給自己,她全然地擺上,這好像是浪費,但卻是為主而使用,平常人只會和主斤斤計較,但主稱讚這女人全然擺上。
主耶穌讚賞她在主的身上作的是一件美事,並且是預先給主作的。這是最後的機會,錯過了就沒有了。
【第三天】星期二 (可13:1-37) 宣告「橄欖山預言」
「橄欖山預言」分為三個部份:
- 主再來的預兆(13:1-23)
- 主再來的情形(13:24-27)
- 因主再來勸勉(13:28-37)
主耶穌在耶路撒冷的第三天,談論聖殿快將被毀和末世的光景。主耶穌當日預告聖殿快將被毀,神的百姓要被追殺,受苦難。隨後主耶穌在橄欖山上看着耶路撒冷聖殿,為她哀哭,說到在末日的時候,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末世的聖民就受苦難了,主耶穌同時預告
將來末日的日子,天上的星星要墜落,太陽要變黑,月亮不發光,整個大自然的秩序被破壞,一切常態變成不是常態。當這樣的時候,祂特別提醒選民,你要堅持到底,終必得救。
【第四天】星期三 (可14:12-72) 堅持使命走下去
- 最後的晚餐(14:12-26)
- 客西馬尼園禱告(14:27-42)
- 被人出賣離棄(14:43-52)
- 全晚受審(14:52-72)
我們看到主耶穌設立桌子,主耶穌宣佈祂來的目的就是為我們受死。「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你們要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飯後祂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為你們流出來的。」「為你們捨的」和「為你們流出來的」就是記念主聚會的核心意義。主耶穌的一生是為我們而來到這世界,為我們而生,經歷人間百般的苦難,更重要的是祂也為我們捨命,流出祂的寶血。
耶穌設立聖餐時,祂完全明白這是祂的使命,祂不但明白,也在實際行動上表現出來,祂在聖餐時為門徒洗腳,祂擘開餅、舉起杯,宣告自己將要受死,祂在客西馬尼園知道全部門徒睡着了,並且全部門徒都將會離祂而去,祂只是叫他們警醒一點。祂自己很辛苦,汗如血滴在地上,祂卻堅持下去。我們今天蒙了主的恩愛,為主的緣故,有甚麼不可以放下,為主的異象,為了主交託給我們的使命,又有甚麼不可以繼續走下去。
【第五天】星期四 (可15:1-47) 被釘十架 成了
- 最後定罪(15:1-15)
- 被釘十字架(15:16-41)
- 放在墳裏(15:42-47)
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是說「成了」,而不是說「完了」。我們從這句說話的語意中看到主的心腸。如果是完了,意思是過去所做的都付諸流水。主耶穌說「成了」,意思就剛好相反,祂過往所受一切的苦,並且死在十架上成為你我的代罪羔羊。向神付清我們的罪債,所有跟從祂的人就可以白白的憑信稱義了,這件事完成了。成了,救恩成了,這一刻祂完成了神交託給祂的使命,耶穌基督神兒子的使命完成了,祂將祂的靈魂交託給天父了。
【第六天】星期五 (15:1-47) 在墳中
主耶穌死在十字架上,馬可福音記載着一段說話:「對面站着的百夫長看見耶穌這樣喊叫斷氣,就說:『這人真是神的兒子!』」(可15:39) 百夫長突然間從主耶穌的死領會到祂真的是神的兒子。神的兒子完成了在世上的工作,至死忠心,死在十字架上,今日安睡在墳墓裏。
今天,我們看看自己是不是神的僕人。神怎樣評價我們呢?從我們接受耶穌基督那天開始,我們希望神對我們說:「這人真是我的僕人。」到我們為了主的使命受苦時,主會說:「這人真是我的僕人。」直到我們完成一生的路程,在墳墓裏安睡,我們希望主對我們說:「這人真是我的僕人。」最後,當主叫我們從死裏復活時,也是對我們說:「這人真是我的僕人。」
【第七天】星期六 (可15:1-47) 在墳中
【第八天】星期日 (可16:9) 復活主日
每個人的人生目的地都朝向在墳墓裏安睡,但這不是終站,我們都等候耶穌基督再來,等候榮耀的復活。因此,在世的時候我們要好好榮耀、讚美神,回報神對我們的深恩厚愛,我們甘心樂意地放下世間一切的榮華富貴,放下自己的慾念,放下自己的妄想,真實地跟隨主而行。我們會度過困難,靠主幫我們走過苦難,直到我們安睡於墳墓,每個人都一樣,等候榮耀的復活,在天家重聚。
以賽亞書中的僕人之詩(賽52:13-53:12)
主耶穌來到地上,祂就是那位服事人的人子,祂活出以賽亞書所預言的那位受苦僕人,特別是第四首僕人之歌,正是祂服事的最高峰,「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
這篇詩歌是經典中的經典。雖然這裏沒有提到一個「愛」字,但確實這是神愛的高峰中的高峰。我們可以看到這「受苦的僕人」為何受苦,這位「受害的僕人」如何受害,祂怎樣吸引我們的心,最後神讓這位僕人升為至高,成就神所交託。
(原文有看哪!)我的僕人行事必有智慧,
必被高舉上升,且成為至高。
許多人因他驚奇;他的面貌比別人憔悴;
他的形容比世人枯槁。
這樣,他必洗淨許多國民;君王要向他閉口。
因所未曾傳與他們的,他們必看見;
未曾聽見的,他們要明白。(賽52:13-15)
我們所傳的有誰信呢?耶和華的膀臂向誰顯露呢?
他在耶和華面前生長如嫩芽,像根出於乾地。
他無佳形美容;我們看見他的時候,
也無美貌使我們羨慕他。
他被藐視,被人厭棄;多受痛苦,常經憂患。
他被藐視,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樣;
我們也不尊重他。
(賽53:1-3)
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
我們卻以為他受責罰,被神擊打苦待了。
哪知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
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
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
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
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他身上。
(賽53:4-6)
他被欺壓,在受苦的時候卻不開口;
他像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
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他也是這樣不開口。
因受欺壓和審判,他被奪去,至於他同世的人,
誰想他受鞭打、從活人之地被剪除,
是因我百姓的罪過呢?
他雖然未行強暴,口中也沒有詭詐,
人還使他與惡人同埋;誰知死的時候與財主同葬。
(賽53:7-9)
耶和華卻定意將他壓傷,使他受痛苦。
耶和華以他為贖罪祭。
他必看見後裔,並且延長年日。
耶和華所喜悅的事必在他手中亨通。
他必看見自己勞苦的功效,便心滿意足。
有許多人因認識我的義僕得稱為義;
並且他要擔當他們的罪孽。
所以,我要使他與位大的同分,與強盛的均分擄物。
因為他將命傾倒,以致於死;他也被列在罪犯之中。
他卻擔當多人的罪,又為罪犯代求。
(賽53:10-12)
總結
主耶穌是神所差來的僕人,祂自己卑微,全心順服,祂的一生都消耗在神的心意裏,沒有保留的服事神,成了我們的榜樣。求主得着我們也成為祂的僕人,成就主所交付我們的,盡心盡意愛祂、服事祂。